临湘市詹桥镇“6?10”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来源 :2016中国水务高峰论坛——2016第四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临湘市于2011年6月9日一10日遭遇300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20mm,引发临湘市詹桥镇6?10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28人死亡、6人失踪和9.53亿元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临湘市詹桥镇特大泥石流的现场调查,从暴雨调查分析、暴雨山洪泥石流发展过程调查以及暴雨洪水泥石流分析计算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地形地貌、固体物源等成因.
其他文献
随着非织造布在现代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通过改进工艺途径以及研发新型非织造原材料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是当前非织造布(特别是熔喷非织造布)产品研发的主要趋势.以无纺布滤材为例,通过"在线复合"在两个或多个纺粘成网系统之间加设1套或多套熔喷装置,形成SS、SMS、SMMS、SMMMS等复合型非织造布产品.这些组合式成网工艺缺陷在于流程多设备较为复杂,产品性能越高带来的工艺设备成本越大.为了进一步提高
本论文以聚丙烯(PP)为原料,用熔体静电纺丝技术在线制备了纤维填充密度梯度复合滤料.首先研究了不同收卷速度下制备的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然后选择三种收卷速度,制备三种等厚度不同填充密度的纤维网;最后在PP纺粘非织造基材上直接沉积三层不同填充密度的纤维网,后经热压制备梯度复合滤料,结果表明,在同等过滤效率下,纤维填充密度梯度复合滤料具有"低阻"特性,对粒径2.0μm颗粒的过滤效率最高达87.0%,过率
在ES纤维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位置进行取样,采用X射线多晶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ION纤维细度测试系统等测试了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多级拉伸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逐渐增加,后纺工艺中的二级拉伸对纤维体系的取向结晶起主要作用;经多级拉伸和热定型后纤维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断裂强度最大可达3.38cN/dtex;纤维未经过热定型尺寸稳定性差,干热收缩率高;热定型温度的增加对纤维
为了研究静电纺丝工艺对CA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以丙酮/DMAC质量比2∶1的混合溶液做溶剂,制备了CA纳米纤维,探讨了CA浓度、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和推进速度等因素,对CA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CA浓度会使纤维直径增大;静电纺丝电压增大,可以减小纤维直径;适当的接收距离和推进速度才可以获得直径细而均匀的纤维.在CA浓度为11%,纺丝电压为30kV,接收距离为1
为了提高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的亲水性,针对PP表面化学惰性较大的缺点,通过氩气等离子体处理材料表面,然后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获得了亲水性良好的PP熔喷材料.研究了不同气氛、处理电压和时间对等离子处理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温度、时间和单体浓度对丙烯酸接枝处理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测试了等离子体和接枝处理前后材料亲水性变化、表面形貌和
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水资源,总量非常多,约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8%,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使得我国的人均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地下水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重要水资源来源,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的认识,保证地下水的正常开采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其能够实现数
以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市)——东台市为例证,分析了区位、资源、生态、水系等优势,谋划了"一主、一副、多点"的空间架构和"双核、三带、四团、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格局,充分挖掘建设潜力,全力打造川东港拓浚、方塘河整治及东延、水务管理决策平台建设、主城区清水活水、农业节水灌溉、水美乡村建设、滩涂生态保护与开发、西溪水文化传承等示范工程,为沿海平原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试点经
介绍了浍河侯马市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工程背景、现状分析,通过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河流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的水质,营造河流生态景观的要求,还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为沿河周边经济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本研究结合辽宁省河流具体情况,将河流生态治理恢复尺度划分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提出了"区域(水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区)、流域、河流、河段"尺度及针对性生态恢复重点;时间尺度体现河流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将河流划分为极长、长、中、短时间尺度,界定了重点恢复因子.多种尺度相结合,可为河流生态恢复提供总体思路和治理方向,对尽快恢复河流功能、全面促进区域(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
以维持河流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健康和功能健康为基础,将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及社会服务功能为准则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的特点与实际,给出了河流健康评价的评价方法、指标权重及分级标准.以辽河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流水文特征、控制性水文站、水质监测断面等因素,划分评价河段,结合指标的调查与监测数据,对辽河开展了健康评价,计算得出辽河为亚健康水平.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健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