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中新世Trapa tiantaica sp.nov.的发现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楔拜拉属(Sphenobaiera)是银杏类植物的一个常见属,最早可追溯至早二叠世.该属化石地史时期分布极广,在中生代几乎遍及全球.就目前统计来看,已报道的该属化石达53种,但已知详细表皮微细构造的种较少.本文中采自甘肃华亭延安组的该属材料保存有完好碳膜,为开展表皮微细构造研究、进而对其准确鉴定提供可能.当前化石叶长楔形,无清晰叶柄.叶片长度大于9 cm,宽3-4 cm,叶片狭角分裂2-3次,裂片
乌达煤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该地区石炭—二叠纪碎屑岩地层发育良好,植物化石丰富,发育有18层煤。近年来,关于该地区晚古生代古植物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关于植物群整体面貌的演替,特别是煤层底板植物群的关注较少。
本文报道了一种早期薄囊蕨类的整体植物,标本产自于华北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根据其茎和叶柄的特点,将其归入到群囊蕨科(Botryopteridaceae),但与已有的属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根据其羽轴维管束的特点将其定为一个新属——两齿蕨属(Diodonopteris),并将纤细两齿蕨(Diodonopteris gracilis)作为其模式种。
从甘肃永昌早二叠世山西组中采集到保存较好的蕨类植物生殖羽叶化石,经实验室细致分析,获得其孢子囊群和原位孢子构造,该种聚合囊由4-5个孢子囊组成,具囊柄.其原位孢子较小,直径21-30 μm.为粒面单缝孢,没有观察到环带结构,因此将其归入Cyathocarpus属.通过与该属化石记录的比较,发现当前化石与其他已报道的已知种均不相同.
会议
气候变化能导致植物分布区改变,但不利的气候变化是否是必然导致所有植物分布区减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同为起源白垩纪北半球、而后古近纪广布于北半球的两个重要属,即水杉属和杨属,经历新生代气候急剧变化之后,水杉属在被迫向南迁移过程中,由于北非和中亚沙漠的阻隔,仅东亚迁移路线获得成功,但也只残留于中国中部一个狭小三角区(Zhang and Wang,2015),而杨属却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广泛分布(王战等
会议
近些年来,各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尽可能降低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亟待从历史气候中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历史文献作为一种重建过去气候的代用资料,具有定年准确、分辨率高等优势。同时,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诸多文献气候相关记录为研究历史气候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源。自竺可桢先生开创历史气候学以来,中东部地区的历史气候研究极大丰富。由初步重建我国5000年
在地质研究种,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准确性与研究成果的质量。微体化石如孢粉、硅藻、介形虫、有孔虫等由于其数量多、分布广、演化迅速,它们的种类、组合及浓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时的环境状态,是很好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常常被用来研究古群落、古生态和古环境以及生命和环境的演替。地质历史中,微体化石的沉积和保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沉积环境对于化石的保存和改造存在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