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藏书题记看赵世暹对水利文献的收藏——兼及个人捐赠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作用

来源 :国家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代水利学家和藏书家的赵世暹尤以收藏水利文献而著称,而有关他收藏水利文献的资料比较简短零碎,目前亦尚未有对之专门研究的文章。 本文从赵世暹几则藏书题记入手,介绍和揭示了其所收藏和保存的水利文献的过程和价值,以及其捐赠行为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意义,进而对现行图书馆对待个人赠书的制度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是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节目交流中心主任岗位的竞聘演讲。节目交流中心,顾名思义,它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买节目和卖节目两大基本任务,围绕这两大基本任务,还有许多其他相关任务。本文对两大基本任务做出阐述。
本文是竞争上岗的演讲内容,主要从本人工作经历、参与竞聘的优势和努力奋斗的措施几方面完成我的演讲。
本文是竞争上岗的演讲内容,竞争的是局处长职位,主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和工作计划。
笔者在一次古籍修复研讨展示会上,看到有两部采用全托裱方法修复的古籍线装书:前一部是2002至2003年修复的;后一部的修复时间不详。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一部修复过的古籍被蛀蚀得更加严重,亟待抢救。
本文讨论我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方法是用来保护与抢救破损纸质文献的一项重要技术,远在古代就有人注意和重视这一点。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把修复书籍的方法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运用。事实证明,中国的古籍能够流传至今,与古籍修复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点可以看到,中国的古籍修复方法是科学的、实用的方法,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的丰富经验,并且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修复技艺,对中国的古籍
中国的装裱历史可追溯至4世纪,但其技术要到唐代时才渐趋成熟。装裱的型制和技术随着时代、生活方式和材料的供应转变而作出了基本的相应的改变。装裱技术也随着一千多年来装裱师的经验不断地改进而发展。装裱的基本技术在全中国都是大同小异的。但个中技巧细节则因各地的气候和物料供应不同而有异。很多现代修复专业里的基本要求,其实在过去的1500年里的中国装裱记载中都已经论述过。近年来,在发展修复专业的过程中,修复专
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初期,入藏敦煌遗书16000余件。在这些敦煌遗书中,大部分都有些残破,需要修复。1991年,国家图书馆开始了敦煌遗书修复工作,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作为一名国家图书馆从事善本特藏修复的人员,我有幸得到了首先学习并亲手修复敦煌遗书的机会。15年来,经过我手修复过的敦煌遗书已有近千卷了,在修复敦煌遗书这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今天,把自己在敦煌遗书修复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自
我国古籍的装帧形式经历了简策装、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十余种形式。本文研究敦煌文献的装帧形式和特点。
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绿色照明条件,探讨图书馆光环境设计重要性.光环境设计要重视人对照明的感受,适当的照度标准,防止"光污染",优选照明方式和灯具.新概念的"视力保护灯网"和"窗前导光安全网"从光线导向的原理出发,使光线进行折射及漫射,使眼睛不直接接触到光源,同时而光照度损失又极少,从而有效地减免光污染现象,起到保护眼睛视力的作用.
本文结合当前两岸三地交往日益密切及对台港澳文献信息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立足于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分析了国家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优势、特色,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设想。藏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图书的利用,实现“藏”和“用”的最佳结合是图书馆自身功能和存在价值的最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