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晚第四纪粘土矿物组合与东亚季风演化

来源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亚洲东部季节性变化的风力、降雨量、径流量和陆地植被等气候和环境特征。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冬季在东北风的驱动下形成逆时针表层洋流,沉积亚洲内陆风蚀作用带来的粉尘;而夏季在东南风的驱动下形成顺时针表层洋流,接受邻近陆地高降雨量产生的风化剥蚀产物,夏季风的降雨强度可能代表亚洲地区陆地风化和剥蚀的重要指标。因此,南海近年来业已成为东亚季风形成和演化古海洋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之一(Wang et al.,2005)。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在新形势下转向高质量发展,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以股权多元化的控股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可以让国企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新的组织形式对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部分中层管理者被外派至控股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既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又在就职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岗匹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中层管理者人岗匹配的研究
为了提高电磁态势情报分发的灵活性,提出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电磁态势情报分发。根据电磁态势情报用户兴趣多样性特点和电磁态势情报的格式化特征,对情报用户兴趣的类别进行划分,并设计层次向量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报用户的历史情报信息和定制信息,运用TF-IDF算法挖掘用户兴趣,建立用户兴趣模型,通过电磁态势情报与用户兴趣模型的匹配完成情报推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电磁态势情报分发,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构造复杂、钻井多、井下天然气产量差别大。利用OVT域五维地震数据对该套储层开展了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和实钻井验证分析。首先基于OVT域不同方位地震属性所存在的差异来检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其次是分方位属性分析,寻找含气地震响应特征更敏感的优势方位范围,该优势方位内更有利于含气性检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双鱼石区块栖霞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方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中国社会对普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需求也日益增加。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得很快,中国总体的教育水准明显提升。近年来中国针对高校当前教学的现实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改造,目的就为了改造高校当前现行教学标准,并调整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内涵,以及时满足新时期下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任务下,小学阶段也完成了各科教学知识的教学
<正>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
期刊
<正>去年以来,东风汽车公司工会大力推行方针目标管理,推进工会工作精益化、具体化、制度化。将工会围绕党建"四大工程"、开展"五大行动"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细化成28个大项目,69个小项目,并进行层层分解和考核,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会工作的精准度和可考评、可量化,促进了工会工作做细做实,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期刊
南海南部湄公河口MD01-2393孔晚第四纪190 ka以来粘土矿物和氧同位素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 主要粘土矿物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 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在冰期时增高, 而蒙脱石含量在间冰期时增高. 物源分析表明, 这些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湄公河流域的直接输入, 其中, 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来自湄公河上游变质沉积岩的机械侵蚀作用, 高岭石主要来自中游地区沉积物的再侵蚀作用, 而
就陆相中高成熟度混积型页岩油开发而言,岩相对甜点的控制作用还不明确。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利用岩相构型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地质建模等方法,结合岩心、露头、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动态等资料,开展了岩相构型对甜点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把传统人工考察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起来,从井点设置、岩相参数定量刻画、格架模型和三维岩相原型模型建立等方面出发,可以表征芦草沟组露头剖面
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降低大气污染程度是民生所盼,也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十三五以来,我国空气质量虽逐步改善,但仍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现阶段大气治理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面对复合型大气污染,面对“双碳”减排目标,需要依靠科技手段深入研究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系统分析污染特征,探索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方法及对策,实施探索多元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