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uix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蛭龙活血通瘀胶囊4粒tid,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对比血脂、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有着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显著降低(p<0.01),且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经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内皮素(ET)、血栓烷B2(TXB2)、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显著降低,并使ET/NO比值显著降低,tPh/PAI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而对照组在ET、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α)、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PAI-1有所改善,但观察组ET、PA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 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失调。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中药抗心房颤动的治疗研究及现代医学对房颤的治疗出发,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房颤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效力高、副作用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初步筛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病例观察设计,收集全国4所三甲中医院肺炎患者辨证诊疗信息资料,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carman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拟定的筛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指标的初筛。结果:1059例有效病例进
目的:观察中药归芎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归芎养胃汤为基本方治疗,对照组以胃蛋白酶合剂等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没有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对中药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健脾益肝方对肝硬化大鼠健脾利水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采用健脾益肝方煎剂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并检测其对模型大鼠肝脏组织AQP8表达和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肝方高、中剂量组AQP8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肝方能通过提高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AQP8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这是健脾益肝方实现健脾利水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的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健脾祛湿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健脾祛湿方干预后采用电镜观察其肌细胞线粒体及神经肌肉接头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存在肌纤维稀疏、紊乱,线粒体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皱折局部紊乱、溶解、消失,突触前膜囊泡减少,线粒体等细胞器空泡
本文将实训运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是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探讨了实训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病例,模拟实验室,给与其更多学习训练机会和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内科学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础,决定着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中医临床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两者密不可分。中医内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着临床技能的提高,临床上新的发现也反过来影响着理论的进步,两者互相指导,互相补充的,但理论的发展有时滞后于临床的发展,这是在所难免的,这是由中医本身理论体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并不会影响临床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中医内科学理论研究对临床的影响。
本文对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难点及中医对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供借鉴。在诱导缓解阶段,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辨证使用凉性药物,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来纠正“阴虚热盛”状态,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加减用药,与西医规范化治疗方案互为补充,达到增效的目的。在维持治疗阶段,辨证使用滋补肝肾、滋阴潜阳,温补脾肾、扶阳益气药物来纠正“阴阳失衡”状态,与西医维持治疗方案互为补充,达到减毒的目
目的:观察律复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71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律复康胶囊组,41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29%(2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例),二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