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与人类健康

来源 :2005安徽食品安全博士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的使用对人类战胜饥饿和传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药残留通过食物链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阐述了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特点和表现形式,介绍了农药残留的各类危害以及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采用Fe/Pt/Ag多层膜先驱体技术制备的FePt:Ag纳米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磁学性能与退火温度及Ag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经400℃退火,组份为Fe39Pt39Ag22薄膜中FePt纳米颗粒的结构为面心四方相,矫顽力达到4.77×105A/m,平均晶粒尺寸为6.7nm.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材料系统很可能适用于超高密度磁存储介质。
本文介绍了多孔纳米粘土矿物、纳米高岭土、多孔状纳米煅烧高岭土、纳米级莫来石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纳米级高纯莫来石、纳米蒙脱石、聚合物/纳米蒙脱石复合材料等矿物纳米材料方面的研发现状与进展情况,分析了非金属矿物高岭土、膨润土在纳米材料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
本文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一系列BaTi1-xSnxO3固溶体纳米粉末。经XRD物相分析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
本文提出了一种SiC微晶粉体新型合成方法。文章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无限微热源炉,以石英沙、石油焦碳和石墨为原料,一次性低温合成了纯度在88.8-98.7﹪之间的SiC粉体。XRD显示β-SiC含量为75-90﹪;SEM照片显示其微观结构为无定形到半定形SiC颗粒团聚体,颗粒间结合疏松;粒度分析表明绿色样品D50=12130nm,淡黄色样品D50=8090nm,是质量上乘的微晶SiC粉体。
本文在对合肥市污泥处置现状及资源化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资金不足和法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根本原因的结论。认为健全法制,采取污泥好氧堆肥,农业利用是最佳处置方式,同时应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本文从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设想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分别从提高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藻类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技术的效率出发,对离子束改良生物-生态修复农业环境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尝试为减轻与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对策,为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食品(农产品)安全与生命健康以及农业环境生物-生态安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保障途
研究了钼对盆栽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CK):未施钼;试验1组(Mo1):(每kg土施钼0.15mg);试验2组(Mo2):(每kg土施钼0.30mg)。盆栽小白菜3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其硝酸盐、叶绿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钼水平的增加,小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显著降低,而小白菜中叶绿素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CK相比,施钼后小
本文综述了在土壤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以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具有前景的、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用无机化工污灌水灌溉的水稻田土壤和没有用污灌水灌溉的水稻田土壤采样作对比测定,研究污灌水对水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灌田土壤的养分含量中,全氮呈现明显的增加,增幅为19%,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减少,减幅为40%;重金属呈积累增加状态;土壤水溶盐含量从0.6297g/kg变化到2.01g/kg,且交换性钠离子交换量占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10%,土壤PH值升高.由此说明无机化工污灌
农产品安全是近些年来对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一种挑战。本文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消费等过程,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环境受到污染以及肥料和农药、畜禽激素的不当使用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根源,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与消费没有按照质量卫生标准进行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接着文章从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和检测体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