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纳米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硫正极具有比容量高,价廉易得,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受限于硫及其放电产物硫化锂的绝缘性,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多硫化锂中间产物易溶于电解液等特性,仍存在硫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等缺点.高的导电性和多样性,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硫载体而得到了广泛研究,我们设计了不同结构的介/微孔碳载体来负载硫,并研究了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和性能.(1)通过微孔碳载体(0.5nm)的纳米孔道限域作用,合成了非常规链状硫分子/碳复合正极材料(图1),放电过程中可避免形成可溶性的多硫化物,抑制了硫的溶出[1].(2)用水热法和KOH活化技术,得到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碳载体(图2),获得了硫碳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其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突出的倍率性能,在1C下有800圈的长循环寿命[2].(3)通过模板法合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分级介/微孔碳载体(图3),以微孔来装载硫,介孔来提高锂离子的传导速率,得到了长寿命高倍率的锂硫电池[3].(4)合成硼元素掺杂的介孔碳载体(图4).硼元素的掺杂不仅对多硫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且还增强硫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4].通过对不同介/微孔结构对比发现,介孔结构能提高硫的装载量和锂离子的传导速率,而微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能有效的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介微孔碳材料,对研发高倍率,高循环性能的锂硫电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对二甲氨基苯胺和对甲氧基苯胺的盐酸盐与亚硝酸钠经重氮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重氮盐,再在低温下与叠氮化钠反应制得相应的取代五唑:对二甲氨基苯基五唑、对甲氧基苯基五唑。利用对羟基苯胺与三氟乙酸和亚硝酸异戊酯反应得到的三氟乙酸重氮盐,再在低温下与叠氮钠反应制得对羟基苯基五唑。采用低温DSC、在线红外及原位裂解红外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热分解研究,并对五唑衍生物的环化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Leucosceptroid B是2010年由昆明植物所的黎胜红课题组从米团花属植物leucosceptrum canum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1]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及昆虫拒食活性,是一类具有防御功能的萜类化合物.这种新型的二倍半萜化合物结构上具有一个高度拥挤的cis,trans-5/6/5三环体系,其中包含了8个相邻的手性中心、高度官能团化的四氢呋喃环.我们课题组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3-氨基丙基)-2-甲基咪唑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回流3小时,经酰胺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甲基丙烯酰胺1-(3-氨基丙基)-2-甲基咪唑.典型后处理步骤:先将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减压蒸除,然后用分子蒸馏法蒸出目标产物,分子蒸馏条件为135℃/0.9~4Pa.反应物的最佳配比为(摩尔数):甲基丙烯酸甲酯:1-(3-氨基丙基)-2-甲基咪唑:二月桂酸二
The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N,S-acetals quaternary carbon centers are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organic chemists1.N,S-Acetals quaternary carbon atoms are widely present in numerous biologically active
以邻氨基苯甲酸或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与甲酰胺反应闭环、与三氯氧磷或氯化亚砜氯化、与二硒化钠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喹唑啉二硒钠类化合物,各目标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等波谱确证了其结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优异体外抗癌活性.化合物lg027在10μM药剂浓度下,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用72h的抑制率达99.19±9.96%,优于对照药剂Epi
卤代烷烃尤其是氯代烷烃种类繁多,价格低廉,如果以其为底物进行羰基化反应,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羰基化合物。但常规的卤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并且C1源多用CO,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近年来,光促进的氯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2,3]。但以甲酸甲酯为C1源,与二氯代烷烃进行光促进羰基化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实现温和条件非贵金属催化下二氯代烷烃的光促
Carbenoid chemistry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organic synthesis,diazo compounds are commonly used important precursors of metal carbene,and they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over the pas
取代氮苄叉苯胺衍生物XPhCR=NPhY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本课题组通过取代苯甲醛与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氮苄叉苯胺衍生物,研究了取代基(X、Y)对其紫外吸收波长和13C NMR的化学位移值的影响规律[1].在此基础上用取代苯乙酮与取代苯胺反应得到化合物XPhC(CH3)=NPhY,探讨该类化合物中极性C(CH3)=N键上13C NMR的变化规律.合成出40余种的目标化合物
建立了一种N-芳基-α-D-吡喃核糖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新方法,在无水甲醇中,反应生成α-D-吡喃构型产物,在水中或含少量水的甲醇中反应生成α-D-吡喃和β-D-吡喃两种构型1:1的产物。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是通过结晶化诱导实现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溶剂和芳香胺的取代基对产物的构型都有重要的影响。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作为生物体能量的载体和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糖类分子是如何在体内进行作用和代谢一直是糖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1]。而了解这些过程的关键则是能否直观和有效地了解糖类分子与生物分子的作用过程,运用有特殊光学功能的细胞标签或者生物分子探针来跟踪活体细胞环境中的生物分子是揭示其作用机制的关键[2]。我们以葡萄糖为原料,设计、合成了糖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