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端岛的废墟行旅热潮思考工业遗产博物馆化的另类思维

来源 :2015年中国第6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新科世界遗产-「明治工业革命遗产群」横跨日本东北到九州岛,涵盖俗称「军舰岛」的端岛煤炭坑、桥野铁矿山和高炉遗迹、官营八幡制铁所、三菱长崎造船所等8县遗产共23项设施.为日皇明治(1868到1910年)时期工业革命代表.其中,官营八幡制铁所、三菱长崎造船所历经逾100年仍在运作.日本政府指出,这些设施是「西洋的技术与日本文化融合,日本急速地形成工业国家过程时间推移的表征,具有普遍的价值」.代表日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历程,然而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不断有国内外争议的声浪,如:韩国强烈抗议强征朝鲜半岛劳工未被等史实未被重视及日本境内的程序争议等.虽然最后继2014年「富冈制丝厂及丝绸产业遗产群」后,申遗成功成为日本第三个工业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但牵涉管理对众多,后续推动及管理工作仍有待长期观察.这23项设施当中,端岛煤矿(Hashima Coal Mine,1890)是相当引人注目的点.本文尝试由电影及媒体引发的端岛废墟行旅热潮及近年来亚洲工业遗产保存的成长,探讨国际间申报世界遗产的高度竞争情况及趋势以及在工业遗产博物馆化下的端岛保存的另类思维.思考政府希望透过世界遗产点增进辨识度并带动地方发展,从地方居民开始认同遗产点,让地方与政府垂直地凝聚、重组地方共识之过程,并透过国际知名度提高境内能见度.以及历史证物真实性的意义与价值如何在再利用的过程中被检核与再诠释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工业遗产在改造性再利用的潮流中转型为文化创意空间是目前众多工业区改造的首选,通过分析其形成背景和所需的各方资源探讨文创之路的可行性.通过对台湾的工业遗产转型实际案
传统的旗舰项目用于工业闲置地的再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临时性利用策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基于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析了工业闲置地再开发之中的临时性利用策略及其作
马恒昌小组以主人翁的姿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革命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爱厂如家、吃苦耐劳、大公无私、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精神内涵.具有民族性、阶级
工业遗产保护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内在属性脱离不了产业经济、外在运营也脱离不了企业管理,所以其发展模式势必以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长时间以来,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大多
巴黎绿荫步道作为最早将高架铁道线路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项目,其知名度远不如其后继者,对其整体更鲜有研究.本文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亲身多次的实地体验,从历史沿革和设计策
卢森堡贝尔瓦钢铁厂1997年全部高炉停产后,其两座高炉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遗址和古迹的补充名录".2003年,卢森堡政府开始在钢铁厂旧址上建设"贝尔瓦科学城",目标是建立一座"
本文在介绍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调研情况,总结鲁尔区工业遗产改造利用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和城市地标模式,并分别就三种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众多的工业建筑遗存都遭遇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本文在于通过研究建筑既有空间保护与再生实践,寻找保护方法及再生对策.并以青岛理工大学某改、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旧工业建筑可适应性潜力进行开发的再次设计过程.再生利用就是使旧工业建筑赋予生命力和发展力,促使"旧"向"新"转变,而且这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街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诸如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差等问题,使得很多历史街区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如何使这些已经开始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