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间距锯齿翅片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空气为介质,在搭建的风洞的试验台上,对一种可用于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的大间距不锈钢锯齿翅片的传热和流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该翅片的Re-j和Re-f曲线,并通过CFD方法对翅片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两者对比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体进口流速对对传热流动性能的影响,为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的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隐甲藻为一种海洋微生物,是常用的DhA生产菌。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隐甲藻为研究对象,在高初糖浓度下,考察隐甲藻对培养环境渗透压条件的耐受性并确定最适渗透压条件为1715.46 mOsm·L-1,以此渗透压为基础,从碳、氮、磷、硫四种元素供应角度优化隐甲藻生长环境。结果表明,在碳元素64g/L,氮元素2.58g/L,硫元素2.668g/L,磷元素0.912g/L 条件下,细胞干重达56.5g/L,,脂
首先从绿色气球菌当中得到乳酸氧化酶(LOD)的基因,再将LOD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得到重组菌 BL21(DE3)/pET-LOD;再采用Overlap PCR的方法,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和LOD 基因进行融合,分别在LOD的N 端和C 端对Vhb 进行融合,构建得到两株重组菌:E. coli BL21(DE3)/pET-hVb-LOD 与E. coli BL
羽毛梗是羽毛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由于未能很好地利用,许多公司只能用来生产饲料或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开发其进一步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羽毛梗主要是角蛋白组成,含有大量的L-胱氨酸。胱氨酸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氨基酸,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可以开发利用羽毛梗提取高附加值的L-胱氨酸。本工作对通过化学方法从羽毛梗中提取L-胱氨酸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L-胱氨
The Biological Seed Coating BIWANG 2 was prepared with PVA and SCMC as the binder,Na-Bentonite as the tackifier,potassium sorbate as antiseptic,1,2-Propylene glycol as antifreeze,they were mixed with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glutathione content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he haploid strain(a)was constructed by genet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in which the homocysteinemethyl-transferase(MET6)gene
对本实验室筛选的γ-氨基丁酸(GABA)高产菌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 NO.1306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进行了克隆和表达。经过对引物和PCR 扩增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从提取的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 NO.1306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长度为1400bp的核酸片段。以pET-28a(+)为载体,对扩增片段和pET-28a(+
本文建立了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应用于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工况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不同连接方式,不同流量,不同天气情况)。试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比较准确的描述全玻璃真空管的传热机理。本文应用此模型对集热器最佳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
为解决管壳式换热器性能提升的同时伴随流体流动阻力增加的矛盾,提出了壳程流体“斜向流”的新概念,开发了具有导向型折流栅管束支撑结构的新型高效节能斜向换热器,证明了在该类换热器壳程中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具有良好的协同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的性能。对其几何结构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推导了壳程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降准数关联式,为其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混合制冷工质在微通道内的沸腾换热试验研究过程中,对微通道壁面温度采用TH5104红外热像仪进行测量,从而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微通道壁面的温度分布沿着轴向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变化与管内工质的流型和换热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设计了一种测试熔盐相变点固、液导热系数的方法。通过探测熔盐相变过程中相界面的移动曲线,采用数值方法模拟相变过程,测试了熔盐相变时液相的导热系数,所得结果与文献中其他熔盐数据较为吻合。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相变温度下熔盐的热传导以及相界面的热物性是可行的,并为测试其他熔盐相变点导热系数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