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建筑师执业能力——写在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学术年会开幕前夕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国内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楼市、股市持续低迷、油价上下起伏不定中,又遇到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不同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关联,不可独善其身。本文提出了中国建筑师执业能力与国外建筑师执业能力的差距。
其他文献
作为建筑师如何顺应市场发展符合时代需求提高执业能力?加入WTO以后在建筑业中,勘察设计行业是对外开放最彻底的一个行业,外国设计公司的进入,将使本土设计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洋设计”已经席卷大陆高端设计市场之际,本土设计企业要在夹缝中脱颖而出,只有靠强化专业分工,以求在细分化的专业设计领域建立优势。而要在专业化设计中脱颖而出,近来被引进的“设计管理”的全新概念,无疑是最能帮助本土企业迅速提升
本文以《看不见的城市》所叙述的城市与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图景为引,牵出在当下资本力量与权利力量所支配的技术至上的社会里所导致的对存在遗忘的严峻现实,进而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关注人类存在可能性的全面预设,建构“可能性”+“技术观”的工作框架,并以西线工作室实践的以关注乡土结构持续生长、城市公众生活、设计结合自然三个具有代表性方向的设计实例为媒介尝试贯彻工作框架的内涵,寻找在可持续发展预设图景的指导下处理不同
人们在使用空间时的活动和行为是建筑创作中最基本的信息,掌握这一信息可使建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目前由于缺少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设计模式作为指导,往往会出现建筑空间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现象。本文提出的使用者行为需求导向下的建筑设计模式在原有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在设计阶段的中前期及后期介入建筑计划学和使用后评估的理论及方法。该模式将使用者行为需求研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将重新构建设计模式并
城市棕色地带更新对于当前我国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其两大设计策略。
工程建设和建筑创作应以人文本,坚持自主创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从建筑师的设计立场入手,对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工程项目设计实践进行反思,探讨建筑师在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以期对现行的建筑设计工作有所启示。
本文以培养未来建筑师为背景,阐述作为普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探讨如何处理好在校理论基础训练与未来职业实践的矛盾。以及如何把握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建筑创作与应用实践之间的关系。并从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培养方式的各个侧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希望为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复合型专业建筑人才,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笔者通过参与广州2010年亚运工程的设计工作,真正认识到体育设施在城市中的地位,体育建筑对城市格局和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在新时期的条件下,建筑师必须学习和研究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理论,培养具备长远、可持续性眼光,不拘泥于建筑形式的框架之中。
我国经过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建筑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引发了业内业外的思考。尤其是今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汶川5.12特大地震等一系列事件给我们的触动,更是激发了建筑界深层次的思考。建筑的建造与使用的过程是对资源进行消耗的过程,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生存资源透支与环境生态失衡的巨大矛盾,在这背景下建筑师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本文介绍了作者的思考与见解。
大型交通枢纽建筑在高度集中的同时体现出集约与高效的特点。然而体量庞大、功能复杂又往往占地大、耗能多。如何在大型交通枢纽建筑中体现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的命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建筑师高素质执业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来保障。建筑师的执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项目的理解能力,建筑空间的创造能力,与业主的沟通能力,设计的全程控制能力,与施工单位的协调能力,研究总结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