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记纳米材料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纳米-生物”界面的精确控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微环境中的动态生物/化学信息的获取正日益成为限制生命过程深入研究的瓶颈.生物纳米技术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为解决此类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1].近年来,面向生命过程研究的基于纳米材料标记技术的活体、原位、实时动态示踪与成像,特别是活细胞微区中的单分子/单颗粒水平的实时动态示踪与成像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迄今为止,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有非常大的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用于生物标记的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难以控制,因此,无法满足如上所述的“高、精、尖”应用的需求.而“结构-性能控制”的关键,在于“纳米-生物界面控制”.为此,在生物标记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表面修饰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策略.我们曾经报道过通过“时-空耦合”调控活细胞合成的新策略,采用酵母细胞可控合成出CdSe多色荧光量子点[2],其生物相容性、稳定性、粒径(发光颜色)的可控性均较好.继而,将此原理扩展,采用“准生物体系”(模拟生物体系)实现了水溶液中极难溶(KSP=2.0×10-64)、超小粒径(<3nm)、低毒、近红外荧光Ag2Se量子点的可控制备[3],在粒径和性质极难在水相中控制的无机纳米晶材料的合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的Ag2S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耐光漂白性质和荧光穿透性,可用于活体动物的体内成像.此外,我们还利用电化学方法实现了对荧光碳点的粒径及表面状态的调控,提出了一种可控制备碳点的新策略,阐明了一种表面氧化相关的碳点的发光机理,为认识碳点及其它荧光标记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及有目的地改造这些纳米材料的性质找到了一个切入点[4].
其他文献
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结构及机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解决了许多重要问题。利用同步辐射技术可以获得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物性、形成过程及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反应机理(包括体相结构演变、过渡金属离子氧化态及局域结构变化等)的详细信息。
本文以氟掺杂氧化锡(FTO)为包覆层,通过固相烧结烧结制备了倍率、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LiFePO4-FTO 正极材料。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掺杂度的FTO 包覆LiFePO4 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从PANI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交流阻抗测试图可以看出其在H2SO4和Na2SO4溶液中交流阻抗图形一致,在高频区呈现出电荷传递控制特征,是一半圆,而在低频区受到聚合物膜内电荷扩散控制,呈一条直线,这种扩散行为受扩散系数和膜厚的控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实用的微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静电纺丝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简易性、易操作性、多功能性,触发了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静电纺丝的实验和理论的研究。纳米纤维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领域、过滤材料、防护纺织品、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关于制备功能性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且现有的制备工艺
The introduction of heteroatom in steroidal molecule affects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eroids and often results in alteration of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In the study,we found that when a steroidal
如何可控层数且高效廉价地制备大面积、均匀的石墨烯薄膜,特别是单层/双层石墨烯薄膜,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1.我们通过对石墨烯生长基底的设计来控制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过程中碳原子的溶解析出过程,实现了高质量单层石墨烯的大面积可控生长(图1).以二元合金为基底,二元合金中的第一种组分为与石墨烯之间的晶格失配度小的表面催化金属(如镍),具有较高的碳溶解度;同时,合金中另一组分
分等级的氧化物多孔微球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潮。本研究以分等级氧化物为研究目标,发展前驱体途径经由碱式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构筑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ZnO,CuO,NiO)微纳结构。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RD,选区电子衍射对所得微纳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其气体传感性能,发现分等级结构显示了增强的气敏性,其传感响应还可通过贵金属纳米晶负载或利用过渡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