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干刺激法配合透刺治疗面肌痉挛12例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一次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部肌肉阵发性无痛性不自主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一般只限于一侧面部。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属于临床顽疾。笔者运用面神经干刺激方法与面部皮下透刺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1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运用面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面肌痉挛,取穴少见效快,选取点周围无重要组织,较为安全。关键手法为进针的深度和刺激量要适中,以起到抑制面肌兴奋性增高的作用。而且针刺时一定要出现触电感或肌肉跳动时才有较好的疗效。面部皮下透刺以浅刺为要,重在刺络不刺经,浅刺患侧以达到调气血、和营卫之功,使气血调和,筋肉充养,且透穴刺法的应用加强了经络与经络、输穴与输穴之间的联系,使经气能够得以相互沟通。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作用.方法:望京医院骨关节科门诊原发性膝骨关节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48膝),采用穴位按摩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每周1次,5次为1疗程;对照组30例44膝,玻璃酸钠注射,每周1次,5次为1疗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痛、压痛、活动痛、上下楼痛的分值.结果:治疗组静息痛、压痛、活动
目的:探讨小儿下肢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法.方法:从1997年至2012年15年间,共收治小儿下肢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5岁,平均8岁.股骨12例,胫骨9例.感染原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16例;外伤4例;感染性Charcot关节合并胫骨大段骨缺损1例.入院时仍合并炎症8例;仍有残余炎症6例;炎症完全治愈7例.致病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16例,均为金黄色葡
目的:探讨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与限制.方法:对自1998年10月起采用膝上外侧血管蒂组织瓣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缺损的病例58例,进行组织瓣供区和组织瓣受区进行随访,从供区外观、疤痕、膝关节伸屈功能以及受区外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供区情况:供区组织瓣切取后直接缝合的患者无论外观还是膝关节功能较健侧无明显变化,供区小面积植皮患者外观及局部
目的:报道膝下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方法:2例高能量多发伤患者,均为多发伤伴胫骨平台严重粉碎骨折,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出现小腿上段皮肤坏死、感染、钢板骨外露,皮肤缺损面积:5~7cm×6~10cm;骨缺损:4cm×4cm×6cm.结合文献复习设计膝下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膝下内侧动脉为非主干血管,发自腘动脉,其解剖走行较为恒定,穿支血管外径:1.0±0.3mm,穿支血管蒂长:约5cm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38例(48膝)临床诊断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手术前后拍摄患肢负重位全长X射线片,测量FTA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同时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6.5个月.术后FTA、内侧胫
目的:评估非手术(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三期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总结分析自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浙江省拱墅区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符合纳入标准且均获完整随访的60例病例.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63岁,平均年龄78岁.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30例手
目的:探讨高弓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高弓足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高弓足具有病因多样化、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一致性,对治疗方式有一定的难度.我科从2011-2014年我们收治了11例18足高弓足的病人,年龄从15岁-27岁,其中男性10例17足,女性1例1足.脊髓栓系3例4足,CMT 4例8足;脑瘫2例3足;先天1例2足,创伤1例1足.手术治疗了18足.采取了跟骨截骨术、跟腱延长、胫后(或胫前)肌腱移
会议
目的:探讨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在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应用传统Ilizarov马蹄足矫形器矫治的62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前瞻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应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术矫治的60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并将其作为试验组.统计比较两组病例资料马蹄足矫形过程中距骨前脱位发生率、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合并骨缺损患者12例,骨缺损长度5-7cm.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35±8.7)岁.所有患者急诊行清创后封闭负压引流(VAC)覆盖创面行Orthofix单臂延长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股前外穿支皮瓣修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研究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走时的步态参数。方法:选择80例单膝患病的早中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利用Footscan测试系统,采集并观察分析患者平步自然行走时步态周期、足底分区及压力、足底接触面积、足底冲量、外展角和距下关节活动角等。结果:步态周期中,患侧触地期单峰曲线,健侧支撑期延长。支撑阶段健侧足弓冲量较小,前足冲量变化不稳定,健侧第1跖骨头下冲量明显增大。支撑期外展角和距下关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