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末清初中学西传及对欧洲的影响

来源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最早的交流可上溯到汉代,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早有贸易往来,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传入西方。到了明末清初,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的传教士,特别是耶稣会士来到了中国。他们大多在北京活动,不仅把欧洲先进的科技知识传到中国,而且把中国的古代典籍、科技成就、中医中药学、戏剧、科举制度等传统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文化对欧洲的思想、建筑、艺术风格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直接的交流。交流范围广,影响大,持续时间长。学者们十分重视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交流的研究,但是,比较注重研究“西学东渐”,而对“中学西传”的研究不够。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明末清初中国文化西传的主要内容及对欧洲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和作用。期望人们更加重视发扬中国文化的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逐渐的提高,因此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增长,给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近几
佛教考古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北京地区的佛教考古资料已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从北魏直至明、清,有寺庙遗址、塔基地宫、石席、造像、各种佛经等等。这些考古发现是了解、研
一天同事在办公室里情绪很激动地诉说她的遭遇:女儿和她住在一起,她一大早起了床,早早准备好了羊羔肉、蔬菜等各种食材,然后淘了米蒸了米饭,把新鲜的羊羔肉炖到了锅里,打算中
2009年1月13日,第三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被老人们称为“孝顺闺女”的全国敬老宣传大使、空政歌舞团当红民歌手刘一祯从国务院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引导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1].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涉及的对象以及类型相对复杂,对
对辽代房山石经的校勘地,雕刻地提出一些见解,尤其是对谷积山院的重要历史价值予以阐述强调,是北京地区与辽代刻经事业有关的最重要的佛教寺院。对于辽代致力于刻经事业的守臻大
  警巡院是城市行政管理机构。专“领京师坊事”,“领民事及供需”,“分领京师城市民事”。蒙古人占领金中都之后恢复左、右警巡院,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大都新城规划
  清末民初是北京社会教育的萌芽时期,政府和有识之士通过举办半日学堂、公众补习学校、露天学校、简易识字学塾、宣讲所、阅报处等设施对北京的普通民众进行教育,从而对近代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大都会。自公元10世纪以来,曾有5个朝代在北京建都。长期作为国都的特殊地位,使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中国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型的学科,教学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动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