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制度的重新定位——限制死刑的合理选择

来源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缓制度是我国刑法独创的死刑缓期执行的制度。我国著名刑法学者陈忠林教授在意大利米兰大学法学院介绍中国的死缓制度时曾受到热烈欢迎。意大利刑法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天才的创造,因为这种制度既通过保留死刑实际执行的可能性而保留了死刑特有的威慑力,但又由于被判处死缓的人事实上基本都没有被执行死刑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刑罚的教育功能和改造功能。 本文针对目前限制、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上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允许废除死刑的矛盾,笔者提出:应当充分发挥死缓制度的作用,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符合死刑立即执行标准的,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于非暴力犯罪,如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等,将死缓作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必经程序,在缓期2年期满之时,可以参照现行刑法的规定分3种情况进行处理。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金融诈骗犯罪活动猖獗,手段之多,数额之大,情节之严重,影响之恶劣,触目惊心,令人咋舌。由于高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运用
会议
现行刑法修改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以诈骗罪论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此类犯罪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要侵犯财产权而且还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其社会
会议
由于死刑自身的残忍和恐怖与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关注和人权的保护相违背,限制死刑乃至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在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废除死刑可能还
1979年《刑法》第45条规定,死刑用枪决的方法执行。而1997年修订的刑法没有规定死刑的执行方法。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废除死刑以来,作为刑罚的宠儿,几千年来一直位居各国刑罚体系中心地位的死刑便每况愈下,风光不再
会议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死刑量刑模式,则是指法院对被告人适用死刑时所依据的标准样式。死刑量刑模式可以分为死刑量刑法理学模式和死刑量刑
在我国最大限度限制死刑,除了在最大限度上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死刑的实际执行。即从目前超量适用死刑的非正常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正常状态。因为一个经济发
死缓制度,既是我国独创的刑罚执行制度,又是我们党和国家贯彻“少杀”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保持了死刑的威慑功能,对严重的犯罪分子予以严厉的打击,又给那些罪该处死,但又不是必
本文讨论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罚制度。它从无到有,从适用对象的特定到不特定,从不完整到比较完整,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死缓制度的确立,是贯彻“少杀
目的研究急性轻、中度缺氧对人的情绪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利用低压舱模拟300 m( 对照) 、2800 m 、3600 m 、4400 m 高度缺氧暴露1 h ,采用情绪状态问卷(POMS) 和状态—焦虑问卷(S- AI) ,考察了18 名健康男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