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分离用纤维素衍生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膜材料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兴的材料,是目前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iO<,2>-乙基纤维素、SiO<,2>-醋酸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得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膜,由于无机相的引入,使膜中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得到改变,自由体积增大,从而提高了膜的氢气透过速率.同时,无机相的存在增大了分子尺寸大的气体(N<,2>CH<,4>)的传质阻力,使得膜在氢气透过速率增加的同时,增大或保持了原有H<,2>/N<,2>和H<,2>/CH<,4>分离系数.因此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性能氢气分离膜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定向多壁碳纳米管混合铜粉制成的电极进行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电化学实验,对其电化学储氢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比电容量高达1625mAh/g,对应储氢量为5.7wt﹪,说明定向多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储氢性能.
本文通过控制合成工艺条件,合成具有一定分子量范围且作为电极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的聚丙烯酰胺,并研究了过硫酸钾-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得到的速率方程为:R=K[KSO][NSO][M]并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计算出AM和DMDAAC共聚的表观活化能Ea为40.86kJ/mol.
本文使用间歇反应器,在温度773-923K、压力14.5-34.5Mpa、停留时间1-30分和Ca/C摩尔比0-0.64范围内,对木屑在超临界水条件下CaO的加入和反应条件对生物质制氢的气体组成及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考察.当Ca/C摩尔比由0提高到0.56时,H的产率由3.2上升到6.5mmol/g daf;温度从773提高到873K,H的产率由4.5上升到6.5mmol/g daf;与温度相比,
本文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曲线(CV)和电化学阻抗技术(EIS)等方法对定向多壁碳纳米管(MWNTs)储氢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储氢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定向MWCTs-Cu电极有较高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其储氢容量在1500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1162mAh/g.定向MWCTs的具有高的电化学储氢行为与其空间结构有关.而铜粉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碳纳米管的电催化反应表面积和电极电化学反应活性,有利于
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Pt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t颗粒尺寸为2~20nm,平均为~5nm,在碳纳米管表面均匀分布;同时,采用储氢测试装置研究了Pt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储放氢性能,结果表明:(1)Pt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吸氢作用要比单一的多壁碳纳米管要迅速和强烈,在~30min内,氢吸附就已基本达到了平衡;(2)Pt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储氢容量为1.13wt﹪,高于单一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储氢容量(
本文对MINi-CH、LaNi-CH和Raney-Ni-CH浆液体系的吸氢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考察了温度对浆液吸氢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MINi-CH,LaNi-CH和Raney-Ni-CH浆液体系的吸氢过程对苯浓度均是典型的零级反应,浆液的吸氢过程由发生在金属颗粒上的化学反应控制,气-液和液-固界面处的传质阻力均可忽略.MINi、LaNi和Raney-Ni对苯的液相加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
本文通过控制合成工艺条件,合成具有一定分子量范围聚丙烯酰胺,通过测试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度、电导率和循环伏安图,研究聚丙烯酰胺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建立了一个氢扩散通过金属管的热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金属吸氢反应的焓变、热对流引起的能量损失和温度变化、氢扩散系数和自应力等参数.利用该模型我们解释了金属管在吸氢开始时的超快扩散现象.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交通运输方面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很有发展前景.对清华大学18KW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巴车采用简单物理模型,在"燃料电池+辅助电池"混合动力、纯电池和纯燃料电池三种发动机配置下进行模拟,并在欧洲十五工况城市循环试验标准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试验标准下,18kW燃料电池不能满足要求,需增大燃料电池的功率至65kW;纯电池动力方案的续行驶里程短,也不能投入实用,而混合动力配
本文用压制烧结和随后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的MgNi型合金.研究了烧结和球磨对MgNi型合金的相形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MgNi中采用第三组元Mn对Mg进行适量的替代后,通过烧结及球磨方法获得均匀的非晶相,可有效地提高其放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