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蓝片岩中多硅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低温变质形成的蓝片岩和榴辉岩是洋壳俯冲作用的记录.缅甸帕敢地区的蓝片岩产于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中,为印度-雅鲁藏布的一部分.Qi等(2013)利用40Ar/39Ar定年法对缅甸硬玉岩中的硬玉、硬玉岩和伴生角闪岩中的不同世代的角闪石进行直接定年,获得硬玉岩中硬玉坪年龄为124±3Ma,硬玉岩中钠质角闪石坪年龄为135±3Ma,晚期角闪岩中钠质角闪石坪年龄为93±1Ma。认为缅甸硬玉岩经历了早白垩纪135Ma和晚白垩纪93Ma高压变质作用。最近,Shi等(2013)获得帕敢蛇绿混杂带中蓝片岩中蓝闪石40Ar/39Ar年龄152±2Ma,然而,由于含有过剩氮,其年龄不能代表蓝片岩的准确变质年龄。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缅甸帕敢蛇绿混杂岩包含不同期次变质岩(147Ma,135Ma,93Ma,77Ma)。本文所获得的蓝片岩中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大于蛇绿混杂带硬玉岩中硬玉124±3Ma和钠质角闪石135±1Ma年龄,也大于特提斯蓝片岩变质年龄100-80Ma。本研究所获得的147Ma代表了新特提斯洋最老的俯冲年龄。
其他文献
义敦岛弧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羌塘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之间,沿岛弧中央线从北至南广泛的分布着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体及相关的矿床.本文对义敦岛弧南端中甸地区新发现的四个燕山期岩体的地球化学性质,来源及成因进行介绍,并对它们的动力学背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甸地区的四个岩体可能主要来自于较厚下地壳在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部分熔融而形成母岩浆,后经历了较高程度的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等镁铁质矿物,长石,磷灰石和榍石等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黎家坡剖面甲路组至黎家坡组(南沱组)沉积物进行系统地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华南地区约820~650Ma期间沉积物的较高分辨的化学风化指数(CIA)数据。结果显示,南沱冰期和长安冰期之前的沉积物(下江群)的CIA显示出多次明显的负漂移,表明在全球性的Sturtian冰期之前华南地区的气候曾经历过多次冷—热交替。根据前人的年代学数据,将长安冰期前的寒冷气候大致限定在三个时期:
双庙富钾高铬花岗岩体呈肉红色,主要出露在宣化双庙东山,约15km2,围岩为怀安杂岩。本文通过对其形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双庙岩体绝非榴辉岩熔化而来,可能的形成过程为:太古代洋壳俯冲浅,俯冲滑片仅到角闪麻粒岩相并未充分脱水时开始部分熔融形成低铭型TTG岩浆。当比重大的太古代俯冲滑片被拉断致使洋壳俯冲过程中断时,地幔楔温度升高,造成幔源赞岐岩岩浆上涌,从而给TTG的熔融和复杂的交代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为了详细的研究林西组与老龙头组的沉积、构造特征,本文对黑龙江省龙江县济沁河乡老龙头村东山进行了剖面实测,剖面总长度340m,剖面主要控制晚二叠世林西组(P3l)地层上部与早三叠世老龙头组(T1l)下部,剖面很可能包含P/T界限,其中实测林西组厚度>180m,老龙头组厚度>100m,样品TTL-5位于剖面底部,为晚二叠世林西组砂岩(P3l),样品TTL-2位于剖面中部,为早三叠世老龙头组砂岩(T1l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是华北克拉通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该带东、西两侧在地貌、地壳厚度、岩石圈厚度、地表热流值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块的岩石圈较薄(<80km),地温梯度高,地表热流值高;西部岩石圈厚度大(100-150km), 地温梯度低, 地表热流值低.山西省繁峙玄武岩位于华北克拉通重力梯度带以西、中央带位置,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玄武岩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集了繁峙地区苏孟庄的碱性玄武岩
本文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营城组火山岩开展研究工作,为准确厘定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层位提供依据,并为探讨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成因提供证据.根据化学成分,所研究营城组火山岩都属于流纹岩,说明了该区流纹岩可能由新生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而成。
固阳晚太古代高镁闪长岩体主要分布在绿岩带与TTG片麻岩之间,形成于~2.52Ga.本文研究的大鸡兔高镁闪长岩体,出露面积约100km2,主要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常见磁铁石英岩、含磁铁矿斜长角闪岩等隶属于固阳绿岩带底部的捕虏体;及同源的角闪石岩、阳起石岩的包体.并分析了其岩石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固阳高镁闪长岩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穿过上覆地幔楔时,并受到混染,是一个很合理的过程,可以用洋脊
俯冲带是全球板块相互作用最活跃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不仅发育大量地震,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资源,了解地球深部的地震机制一直是重要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南海东部边界马尼拉俯冲带热结构及其地震成因机制,对完整认识南海形成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为解决南海的形成、构造演化等科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利用前人在马尼拉俯冲带多种最新研究结果,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俯冲板块的热结构,分
在苏鲁地区,早白垩世中-基性火成岩均以显示出类似岛弧的微量元素(富集LILE、LREE和亏损HFSE)和类似于EM2的Sr-Nd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本次研究开展了苏鲁地区基性脉岩、闪长岩和方城玄武岩的矿物学、主、微量元素和Sr-Nd-Hf-O同位素分析,俯冲大陆沉积物长期滞留在仰冲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并在不同熔融条件下的熔融和残留可能是导致苏鲁造山带地幔不均一性的主要机制。这些被俯冲的大陆物质与地幔构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石榴橄榄岩在空间上呈透镜体状与高压基性麻粒岩和含石榴子石长英质片麻岩伴生.基于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和变质反应结构特征,并结合矿物化学详细分析以及温压条件的估算,本文将该区石榴橄榄岩的变质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峰期变质阶段(M1)、峰后早期退变质阶段(M2)和晚期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3).峰后早期退变质阶段(M2)在P=lOkbar记录的温度条件为:T=711~796℃,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