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控电子枪的计算模拟与实验验证

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军用微波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管模拟器套件”(Microwave Tube Simulator Suite,简称MTSS)是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一套用于微波管模拟和设计的软件工具。本文通过实验测量栅控电子枪内各个位置的电流强度,得到阴极发射电子的运动轨迹,从而计算出电子注在径向位置的半径或直径以及注腰位置等各个参数,并与MTSS模拟计算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对验证MTSS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使用MTSS指导电子枪设计和装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迭代基尔霍夫近似(IteratedKA)对二维电大尺寸介质海面的多次散射现象在高频条件下进行分析。针对传统高频近似方法无法处理在大风速下海面的多次散射现象,从Stratton-Chu公式出发推导出计算高阶表面电流的迭代公式,从而分析了海面各部分之间的耦合电磁作用。对于大风速下海面电磁散射的后向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指出海面粗糙度与散射后向增强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高频近似下海面的自遮挡效应,引
本文针对海底资源探测,将传播介质理想化为空气层-海水层-岩石层三层平面分层介质,水平ELF/SLF电偶板子作为发射源,与接收天线一起置于海底并相隔一定距离。在此物理模型下导出了海水中激起的电磁场的积分形式,并结合解析近似-数值积分法得到了一些传播规律:在近区ELF/SLF电波从源点发出后,将垂直向下进入岩石层,沿着海水与岩石层的分界面传播,到达接收天线附近后,再次越过海水到达接收天线;在远区ELF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加速器X射线能量的方法——-KD曲线法,该方法利用X射线能量和KD曲线(衰减倍数随衰减体厚度变化曲线,以下简称KD曲线)的对应关系进行能量判断,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提供了一套不同能量加速器x射线对钢衰减体的参考标准KD曲线.大量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地判断出电子加速器发射出的X射线束的能量,而且不受加速器限束条件限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数据直观、精确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
为了辐射防护的目的,我们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进行碳离子治癌时测量了重离子束与人体组织反应产生的中子剂量。离子束能量为100MeV/u,靶子采用厚聚乙烯靶,用标准的A-B中子雷姆仪测量不同距离处的中子剂量。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受到的中子剂量约为19mSv,这个值低于重离子剂量的1%,与国外文献报道也比较符合。我们也同时用热释光法测量了中子剂量。
在核与辐射恐怖形势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的非法运输对社会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目前对放射性物质非法运输的探查手段还不完善。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有关放射性物质探查的标准要求和国内外放射性物质探查仪器的研究现状。
在地下洞库、坑道或地下核设施,尤其是处在花岗岩地带的地下设施,其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产物的浓度可高达103~104Bq/m3,洞库外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产物的浓度可达到102Bq/m3,它们将严重干扰人工核素(例如铀、钚)气溶胶的监测,甚至会造成测量失效,这是多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研制了HUP型系列气溶胶监测装置。该型装置不仅适用于在花岗岩坑道内氡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测量低水平的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核能及核技术的利用所占比例日益增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在核设施运行、核与辐射技术应用中发生过一些核与辐射事故。核工业的事故没有造成过急性放射病,但发生过β烧伤。我们必须重视这三类事故发生的根源,减少、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对事故造成的人员剂量进行快速、准确评估。本文提供了辐射事故对人员经由外照射途径产生的剂量进行快速估算的程序和计算方法。
本文利用不同239Pu丰度的钚部件模型的模拟高分辨γ青色谱对所建立的基于均值向量检验法的模板比较算法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最大模板构型的情况下,该方法的识别能力只与显著性水平相关,而与子模板构型无关。在真实钚部件的模板识别应用中,在给定最大模板构型和显著性水平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容同一类型钚部件的容差,具有入侵性小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文讨论了一种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装备进行故障诊断的应用研究,重点对实现通用故障诊断平台的技术路线和应用软件功能特点进行了阐述,以及在进行装备故降诊断测试或性能检测时,会遇到的测试接口信号类型和连接等问题,提出了对测试端口进行动态编程切换的技术途径,描述了对装备通用故障诊断功能的实现方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
本文对防化装备质量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反馈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对新时期防化装备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