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畜牧业生产中,奶牛通过本交和常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进行繁殖,通常后代总是遵循公母1:1的规律,始终保持平衡。然而,如何打破自然界的性比规律,人为获得理想的公母比例是当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的高精密仪器的研制成功,为奶牛性别控制进入生产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家畜性别决定生物学机制和奶牛性别控制的方法加以综述。
其他文献
以酸处理后的蜂窝状堇青石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负载一定量活性组分的整体式催化剂(mNinCo/堇青石).对反应前催化剂进行了XRD、XPS、TPR、BET 及SEM 表征;然后以生物质热解气为粗燃气,研究了催化剂中Ni/Co 比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两种重时空速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XRD与XPS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基本不存在NiAl2O4和CoAl2O4的尖晶石结构;结合TPR 可
对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进行了紫外诱变筛选出高油脂产率的藻株,并利用部分析因试验和正交试验两步试验设计优化藻的产油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一株栅藻,其生长速率较未优化前增长了39%,含油量达到了28%,颜色深绿,生长旺盛.并通过2*(6-2)部分析因设计实验筛选得出氮源和温度为影响栅藻油脂产率的显著因素.通过L9 (33)的正交实验,确定出适于栅藻产油的最
利用从木质素氧化产物中提取的芳香醛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的Hantzsch 反应高效合成了一系列的4-芳基多氢喹啉酮衍生物,所有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产率 (≥91%);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5a-f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丁香基修饰的化合物5a 和5d 展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价值。
本论文探讨近红外透射光谱定量分析茶油中掺入玉米油研究的可行性.采用傅里叶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不同比例(0-50%)的玉米油和茶油的二元体系样品,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化,建立了检测茶油中掺杂玉米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以“二阶导数+ Savitzky-Golay filter”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PLS 的回归方法所建模型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Rc)和校正标准误差(RMSEC)分别为
将异海松酸(纯度为95.1%)、光引发剂2959 以及溶剂四氢呋喃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膜于马口铁片上,再用UV 光固化机进行紫外光照射引发光固化反应,收集异海松酸UV固化产物.通过红外光谱、HPLC 和TLC探索研究了该产物的组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环外乙烯基发生了反应,TLC 和HPLC 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中包含三组主要物质,还有少量未反应的原料,产物组分及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配合科技入户工作,用地方黄牛作受体进行奶牛胚胎移植,先后两次对204头农户散养的地方黄牛母牛诱导同期发情处理,结果162头发情,同期发情率79.41%,黄体合格率62.34%(39/67)。对于黄体合格的101头母牛进行了奶牛冷冻胚胎移植,42头牛确定怀孕,移植妊振率41.58%.
2008年11月17日至2009年1月17日,笔者在加拿大FoundationSire种公牛站进行了两个月的技术培训,详细了解了该站种公牛冻精生产过程,本文将其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同期发情处理的目的是使母牛集中发情并排卵,以便于规模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集约化生产。本文对母牛的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
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是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科学、合理,而且要精心、细微、无误。本文介绍了笔者在长期胚胎移植工作中积累的几点体会。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子宫而使子宫粘膜发生粘液性脓性炎症,为奶牛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不仅影响奶牛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奶牛长期不能正常怀孕,有时还会继发其他生殖器官的疾病造成终生难以受孕。笔者通过对行唐县各养殖小区内奶牛的调查发现,其中约有30%左右的奶牛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其发病率高的现象,且比较难以治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由于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