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模态分析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了解川渝地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1961~2007年川渝地区44个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模态特征及其冬季气温主模态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58.0%和26.0%.第1主模态表现出全区一致型,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后期,具有准4年和准8年周期振荡的年际变化特征:第2主模态空间分布表现出东-西反向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呈现准4年的变化周期.(2)川渝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第1主模态与东亚冬季风(EAWM)呈显著负相关,当东亚冬季风偏强时,该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反之亦然;冬季气温变化的第2主模态与西伯利亚高压(SH)呈显著负相关,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川渝地区东部气温偏低,西部气温偏高,反之亦然.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致密储层水平井压裂工艺参数优选难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压裂工艺参数研究总体思路,综合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和压裂缝扩展模拟研究方法,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工艺参数优选流程。
本文根据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物性测试等资料,结合该区的沉积、成岩特征,分析了廊固凹陷旧州‐固安构造带砂砾岩致密储层的特征和成因机制,以期能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依据.旧州一固安构造带储层由于其特殊的重力流沉积作用和物质成分,导致储层原始物性差,是致密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过高的杂基和岩屑含量导致储层抗压实能力弱,地层流体在储层内部流通不畅,溶蚀增孔作用不发育,是致密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旧州一
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建设的全县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温度降水实况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分布规律,以期为天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帮助.温度和降水是主要的气象要素,其分布规律对工农业、林业生产安排及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以前山于气象观测站数量稀少,温度实况资料遗乏,天台县的温度降水分布图绘制受限。日前,随着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加,气象实况资料的不断积累,对天台县域温度降水分布规律的研
The effects of El Ni(n)o Modoki events on global ozone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from 1980 to 2010.El Ni(n)o Modoki events cause a stronger Brewer-Dobson (BD) circulation which can transports mo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最主要的是要找到云的合适催化部位,播撒适量的催化剂,才能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CWIP能够采集大气环境信息,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速度和高空风向风速.飞机观测到的这些气象数据可以用作云催化的判定指标.当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CWIP只利用一台仪器采集所有需要的数据,并通过计算为登机作业人员提供可参考的"催化分数".登机作业人员根据各项指标的"催化分数",找到适合
利用湖北省内三个测站的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三站水汽及液态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比了武汉站微波辐射计与探空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结果显示,微波辐射计探测值略高于探空,但两者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降水时,大气可降水量日变化呈现"一谷一峰"的特征,液态水总量在夜间波动较大,白天先增后减,在午后出现峰值.受地形影响,荆州液态水总量明显低于武汉、咸宁,咸宁液态水总量在秋冬季明显高于荆州、
本文引进开发了天气雷达回波的识别算法,利用长春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选定进行人工增雨的固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与作业区条件相似的区域做为对比区,结合多重回波(dBZ)阈值的敏感性分析,采用标准差对作业区敏感回波值进行判断,给出了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的物理属性.通过对两个单元的物理属性分析,可以看到:播撒后半小时,作业单元的多个物理属性呈现明显增加;播散
本文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2005~2010年212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中的65架次作业条件及作业效果较好的个例,利用天气图、Ncep资料、探空资料和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套气旋、蒙古低涡系统影响下,在天气系统的前部发展中的高层云和层积云云系中作业.零度层高度4月应低于1500m,5、9月低于2500 m,6-8月低于3500 m;其云底高度
本文研究统计了洋山港区三个浮标(航道浮标、黄泽洋船标和洋山浮标)不同等级浪的波向频率分布、波浪波向频率分布的季节变化、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波高的相关性、月平均波周期和月最大波周期、日平均波周期、日最大有效波周期、日最大有效波高、日平均有效波周期以及日平均有效波高等一系列气象水文内容,并得出波浪相关要素分布特征:浮标和船标站统计资料均显示1月-7月波高的日变化较小而且平均波高较小,7月之后波高变化幅度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21个测站1971~2011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及安康和石泉2000~2011年逐日库流量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1检验、相关分析及重标极差R/S分形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日面雨量极大值均发生在7月;20世纪80年代为汉江上游流域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