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旱稻产量适应性及耗水特征分析

来源 :2007年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循环农业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1-2002年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早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输入为300~522mm条件下,北京地区“早稻297”和“早稻502”的产量水平分别为3876~5289和3977~5664 kg/hm2,灌溉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01~1.29和1.03~1.33 g/kg,同一品种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存在差异.“早稻50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早稻297”,表明“早稻502”更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对产量分析可以看出,在损失7.9%~29.8%产量的前提下,水分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6%~27.6%,其中前期限量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为3.6%~24.7%,而产量仅降低7.9%~15.5%,表明前期限量后期充分灌溉处理为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早稻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利用北京地区昌平气象站1951-2006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早稻生长季内的降水特点,根据person-Ⅲ分布法确定了旱稻生长季内的3种降水年型,并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早稻生长季内的降水与作物需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早稻在正常年和干旱年型下生长季内各生育阶段均需灌溉水补充,而湿润年型只需在开花—成熟阶段适当补充灌溉.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中国水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按照节水型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的原理、原则、技术依据和评价体系,依据地区特色与水资源利用特征进行分类,总结阐述了水资源紧缺区适用的节水型生态农业模式、灌区适用的节水技术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经济发达区适用的资源高效利用型节水生态农业模式、生态脆弱区适用的生态保护与节水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多类型区域适用的结构优化型节水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模式,从而对中国节水型生态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本文阐述了中国玉米标准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玉米生产的发展实际,提出发展中国玉米标准化生产的对策思路。旨在通过玉米标准化生产,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玉米生产现代化进程。
通过能值分析理论及相关指标,在计算陕西省1996-2005年种植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出:陕西省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可更新资源利用不足,对不可更新资源(尤其是土地、灌溉水资源和化学肥料)的利用过度等问题。通过衡量系统的能值流,表明陕西省种植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
本文基于杨凌区10个村庄的29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生态村和非生态村的村庄生态环境现状、农户的生态环境意识、行为和支付意愿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生态村建设不仅仅使村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使农户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均得到提高。最后,提出完善村庄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循环农业的环保-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发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循环农业乃至循环经济发展的效果。从不同阶段的循环农业发展的本质来看,科技充分发展,经济、农业物流系统充分发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使循环农业充分发挥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对中国国内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进行了分类述评,包括: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产品质量提升型、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和生态环境改善型四个类型。其次,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三个方面,对中国国内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进行概述。最后,概括了目前中国国内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亟待解决的两点问题,并提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循环农业模式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本文对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农业产业带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美国、日本、加拿大三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做法和措施,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
在详细分析聊城市退化耕地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耕地退化的实际状况,提出耕地退化计量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展开耕地退化价值损失计量;最后,总结耕地退化的价值损失情况.全市因耕地退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量达32721.99万元,间接价值损失为147248.96万元,耕地退化总损失为179971万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及GDP的19.70%和6.41%.依此可以看出,20世纪末聊城市农业
人工湿地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实施的一项全新的治理污水处理技术。本文着重从基质、植物、微生物、水质污染程度与水力学特点、气候突变、溶解氧、pH和大气中的CO2等方面探讨影响人工湿地实施效果的因素。
随着人们对蒸腾蒸散的逐步深入研究,蒸腾蒸散模型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利用模型对作物蒸腾蒸散和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是农业节水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Penman-Monteith、双源模型(S-W模型)、SVAT模型、SIMETAW模型、SMPT-SB模型和遥感模型(SEBAL)的功能、机理及其应用情况,在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模型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蒸腾蒸散模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