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体育品德是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三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的体育品德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运动行为,运动能力,而且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不但对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不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反映,而且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真正要义。因此,未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能只是"埋头"教运动知识和技术,而是应该"抬头"通过运动的手段育人,回归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所以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论述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7年版)》中"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内涵、意义、培养途径与方法,以利于体育教师全面理解并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步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变化。研究目的:为了有利于体育教师深入理解这一较新的概念,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价值,使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要重视通过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格。并且结合课程目标,并与课程目标一起作用于学生身上,连接"立德树人"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成为本课程的灵魂,统领着课程的所有方面和环节,真正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相结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推动"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格既有助于学生在运动中的良好表现,也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的形成,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本文通过文献总结"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发现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发展学生"体育品德"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及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教育,重视在运动技能和体能学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重视在比赛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采用正确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要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与重在参与的关系,有效运用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重视引导学生将良好的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换言之,学生即使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大,许多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淡忘和生疏,但在学校中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沉淀下来,与时间和年龄同行,仍会对人一生的体育锻炼和幸福生活发挥长远的影响和作用。研究结论:深入解读"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使广大体育教师深刻理解并精准落实该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2018年1月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高中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养这一全新理念,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而"体育品德"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也首次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体育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其内涵,才能切实将这一核心素养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