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板下血池99例临床分析

来源 :第二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绒毛板下血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绒毛板下血池的孕妇99例,并随机选取同期99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记录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绒毛板下血池最大径线7cm为界,则血池≥7cm组孕妇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以血池变化趋势分为增大趋势组与减小趋势组,两组早产、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 2009年4月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46岁(30 ~62岁),发生于胸椎后路手术1例,腰椎后路手术4例,腰骶段后路手术7例,发现硬膜损伤后即给予直接缝合修补加肌肉筋膜片覆盖。术后处理;病人适当头低脚高,俯卧体位,伤口宽厚无菌敷料加压,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及水电解质变化,及时补充盐份,同时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共27个椎体,经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套管,放置可扩张球囊,撑开使塌陷椎体复位,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C臂X光机准确定位及检测。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及探讨。方法: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2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5月~2年,有1例因脑出血死亡,所有患者无假体下沉,行走时较轻微疼痛4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远期效果较好,应为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首选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省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作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作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8线和C点在髂骨后都向上作50、100、150、200、150、300、350的扇形线,之后
目的:研究DHS低角度固定的可行性及不同进钉角度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端的影响,为临床上更加灵活地应用DH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根新鲜冷冻股骨标本,随机分到4个不同进钉角度的固定组中,即A组=135°固定组、B组=130°固定组、C组=125°固定组、D级=120°固定组,每组6根,造成Pauwels角=70°的股骨颈骨折模型。骨折复位后,用135°动力髋螺钉固定系统以135°、130°、125°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行闭合复位倚天钉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23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倚天钉治疗,术后建立随访机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骨愈合时间为3.5月,无一例发生退钉,拉力钉切出,Z-效应等不良内固定失效事件.结论:闭合复位倚天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并最大程度的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4月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6岁(60~77岁),按Vancouver分类A型2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型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7例。采用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固定1例;长柄假体柄翻修联合形状记忆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