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注入的树突状细胞参与中耳炎内耳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是否及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内耳的免疫应答,分析免疫结局对内耳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Hoechst33342标记的DC分别经由脑脊液,颈外静脉及颈部皮下注入豚鼠体内,并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金葡菌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照,造急性中耳炎豚鼠模型.3天后基底膜切片及铺片若单明一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同时取动物脑、肾脏、肝脏切片对照,荧光显微镜(Olympus)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结果:
  对DC的三种途径注入的DC均可以在中耳炎豚鼠的中耳粘膜发现,且数目较多.在豚鼠内耳前庭阶、鼓阶内可以发现大量的免疫细胞渗入,同时可见DC位于内耳,数目较少,广泛分布于基底膜、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及壶腹峭.三组动物对照耳仅皮下注射组有一例在耳蜗发现DC渗入.器官切片除脑脊液组在脑中发现DC外,其余均未见DC渗透.
  结论:
  DC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中耳炎所致的内耳免疫反应,作为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的启动者,DC在内耳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DC功能紊乱可能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的原因之一.早期应用激素能够有效保护内耳的不可逆损伤.
其他文献
12.马克·加诺:飞上太空的第一位加拿大人。成功法则十二:在一条道路上畅通无阻,不一定能在所有道路上一帆风顺,只要不把失败当做成功的障碍,而是视为成功的动力,即使转行也
1976年12月18日,青神县为培养农村青年的五七大学第二期结业,我(前排左六)执教中医兼班主任,校领导、课任老师与班干部合影。2008年12月18日举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天,我清
  目的:   探索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新的治疗策略与方法,提高改善外观和听力的综合效果;介绍新进展及我们的创新方法。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性化的序列治疗方案。
会议
  本文主要介绍“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系统的建立。"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系统,是基于解放军总医院业已完成的一系列标准化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结合临床常规听力计的外
会议
  耳声发射仪已成为临床听力学检查的重要设备之一,而且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设备,随着我国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视,尤其是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我国
会议
  目的:   采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总结分析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将听力障碍对婴儿各方面的不
会议
  本文提出现在比较公认的EP产生机制,Tasaki首先证明EP和耳蜗管侧壁的血管纹(stria vascularis)有密切关系。指出对于内淋巴液高k+产生机理,现阶段主要是关于血管纹的分泌作
  目的:   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乙状窦后径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8例。   结果:   术中均见有血管袢
  目的:   研究乳突气化类型、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及颈静脉球和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螺旋CT颅底三维重建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9年我科收治2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总结。   结果:   本组28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