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alcium sulfate/amino acid polymer artificial bone carrying 3 anti-TB drug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s To explored of the properties for vitro drug release of the calcium sulfate/amino acid polymer artificial bone carrying 3 anti-TB.Methods Maked the calcium sulfate/amino acid polymer artificial bone carrying 3 anti-TB drugs in dark environment (proportion:100:3:3:12 calcium sulfate/amino acid composite 500mg, INH 15mg, RFP 15mg, PZA 60mg).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截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男3例,女15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4岁.术后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本组手术患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88-150°,平均116.4°,术后Cobb角34-81°,平均51.9°,平均矫正率为5
目的:分别从不同月龄SD大鼠分离、培养及鉴定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明确NPMSCs是否存在衰老现象,并进一步探讨年龄和体外传代对NP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而为阐明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生物学治疗椎间盘退变种子细胞选择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目的:探讨和比较多发性指骨干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31指多发指骨干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的治疗和术后康复情况.根据所采用内固定方式分为三组.A组:8例17指指骨干骨折,予以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B组:4例8指指骨干骨折,予以复位克氏针固定;c组:6例6指指骨干骨折,予以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情况.按照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 (TAM)系统
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485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42例)和对照组(243例),对照组包括男137例,女106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3.4±4.8)岁.
[背景]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AIS,很多研究尝试对其进行分型.如King分型、lenke分型、PUMC分型等等,但上述分型均未对AIS水平面指标进行分析.Stokes首先提出了最大弯曲平面(PMC)的概念.随后Duong等提出了最适平面(BFP)的概念,并认为PMC以及BFP可能是水平面的指标.但上述指标均需复杂且昂贵的设备及软件获得,难于普及,限制了AIS三维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
目的 观察应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GustiloⅢ型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结合髓内钉治疗。结果 本组1例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愈合。所有病例经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顺利愈合11例,愈合时间 5~14个月,发生骨不连1例,经植骨后愈合。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正中切口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经后正中切口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行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影像学评价椎体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腰椎功能评分。
头颈部骨块固定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治疗获得成功重要基础。拉力螺钉和螺旋刀片已经成为目前固定头颈部骨块的两种主要的单枚内固定物,熟悉两种内固定物的设计和力学特性,掌握它们在临床应用范围、面临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使它们能对头颈骨块进行稳定的固定,这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将有着重要作用。
目的:比较采用微型外支架和微型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采取微型外固定架和微型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42例,其中A组26例采取微型外支架,男16例,女10例;年龄19-42岁,平均27.5岁,分型:I型12例,Ⅱ型8例,Ⅲ型6例.B组16例采取微型钢板,男10例,女6例;年龄19-45岁,平均28.6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
目的:涉及肩胛带肿瘤因解剖复杂、肩关节活动范围大、肌肉等肩关节动力结构重建困难等,肿瘤完整切除及重建仍是尤为棘手的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我院自行设计研发的逆置型全肩肿瘤人工假体得以应用于涉及肩胛带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我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肩胛带肿瘤的切除及重建假体的设计及制造,为此,对近年来应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涉及肩胛带肿瘤治疗的患者做一回顾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