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中指同身寸在心内电生理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2002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可致严重血液动力学变化,危及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物理和药物疗法,其法易复发,药物副作用大,不易被病人所接受.1987年以来,作者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以便对心律失常作一科学分析,但左房电极不易放置,常以导管入冠状静脉窦,再向左上入心大静脉代表左房电极.而导管入冠状窦,往往较困难,有时行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操作均告失败.1990-1991年,作者采用改良中指同身寸度量法,将导管送入食管约相当于左房中部,一次到位,为心内电生理诊治工作铺平了道路,本文进行了报道.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剂对老年人原发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按WHO诊断标准,凡经3次非同日测得血压平均值收缩压<90 mmHg(12.0 Kpa)和/或舒张压<60 mmHg(8.0 Kpa),排除直立性低血压与继发性低血压者为入选病例.入选患者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60~82岁(平均68.7岁),60~64岁12例,65~69岁8例,70~74岁6例,75~79岁8例,80~82岁4例
目的: 高血压急症患者应用佩尔地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先用佩尔地平静脉注射液2 mg,继以1.0-3.Oug/kg/min速度点滴,并依血压调整共24小时。结果: 显效率100%,起效快,3分钟起效,5-8分钟后可达显效水平;且降压效果稳定.副作用只轻度面红及鼻塞,不影响用药。结论: 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确切,起效快,副作用轻。
巯甲丙脯酸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经20年来广泛使用和大型临床试验,证明对高血压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事件.但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价格悬殊,治疗效果有何差别,未见报导.为此,本文对比了开搏通与国产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顺应性,坚持治疗率的情况,并作价-效分析,为高血压的人群防治提供更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本院2000年5月到2002年9住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285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使用导管数、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使用条数分别为2.3条和1.3条(P<0.1);X光照射时间分别为5.32±3.58分钟和4.64±3.25分钟(P>0.05);手
心导管介入诊疗术中由于导管和造影剂刺激,心室颤动的发生并不少见。导管室内有严密的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室颤,多数经过一次电复律即可转复成功。本文中两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一为再灌注时室颤,长时间心电静止;病例二是由于两根导线通过左主干病变,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后室颤,表现为顽固性室颤,分别经115和105分钟长时间的心肺复苏,且获成功,最终痊愈出院。本文的经验表明: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是心肺复苏的前提,电
目的: 总结分析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98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79.5%,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85.2%.年龄平均61.6±9.0岁,男性占77.3%,女性占22.7%.合并34.6%存在心肌梗死病史,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病人(OMI),共59对;男性55对,女性4对.配对主要条件为: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梗塞后心功能、梗塞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HRV参数为: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
冠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技术,目前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本院于99年8月首先在内蒙古开始开展CAG、PTCA及支架术.本文对1999年8月-2002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病例进行了总结。
目的:探讨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术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小时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小时,24小时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处血运重建,再发心肌缺血)的发生.结果:3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术前静脉溶栓与否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59.7±12.8岁,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即刻行PTCA及支架术;B组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0.1±13.4岁,直接PTCA及支架术.术后2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