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流域性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200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普查了广西1956年以来共52年的暴雨天气过程,收集、整理、分析了相关的灾情资料,根据暴雨范围、持续时间、强降雨面积和特强降雨面积等反映暴雨危害的数据,设置了暴雨过程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一次暴雨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广西“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灾害性暴雨事件主要分布特征,该分析方法可为暴雨过程灾害评估和技术总结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梳理了渗渠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述评了近年来国内渗渠取水试验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认为: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现场试验或模型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渗渠的取水能力;进行现场试验就要求模拟装置和观测装置必须满足对试验区周边环境改变小、设备易移动等特性;进行模型试验则要求渗渠的尺寸及功能与原型相似,既符合工程背景又满足实际需要。最后提出了对渗渠试验研究的几点展望,从渗渠的理论分析或得出试验数据后从理论上对渗渠的研究还不够
本文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汤原—萝北地堑的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简要分析了在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勘察工作的可行性。
影响蒸发量的气象因子有多个,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气象因子对蒸发量的影响,还要分别考虑各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程度。主成分方程中的各影响因子系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各影响因子对主成分的贡献,从而确定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对三江平原富锦市井灌水稻生育期蒸发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发现:日照、饱和差、风速与蒸发量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是随着气温的增加蒸发量却有减少的趋势。
本文从影响寒区水文物理特性各要素入手,分析研究寒区特有的一些水文现象物理成因,在水文物理及冰雪冻土水文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参考非寒区流域模型的结构,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寒区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利用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3个水文站的多年径流系列资料,对寒区产汇流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满意,并为进一步研究寒区不同特性的区域流域水文模型奠定了基础。
河道断面概化是开展水文、水动力学模拟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已有概化方法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于流域水文模型的概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实测断面的水位一过水面积关系进行回归,得到概化梯形断面的下底宽和边坡系数两个重要参数,使得概化后的断面与实测断面保持一致的水位-流量关系。以图们江流域为例,应用该方法对流域内15个实测断面进行概化,同时分析断面集水面积与断面形状、大小间关系。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
通过现场试验初步提出了黄河河道冰、水情数据与图像远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河道冰层厚度、冰下水位、气温、冰温、水温等参数同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可获取冰凌图像,流冰速度、流凌密度等;另外,还进行了无人机航拍应急监测和雷达探测冰厚试验。根据冰层厚度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其可以对黄河河道的结冰及冰层消融全过程进行定点连续监测。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对河道冰情水情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同时
本文讨论了关于水库护坡极值冰压力分析的几个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和试验验证,论证了产生极值冰压力的机理、适用的破坏准则并确认了主导破坏模式。研究的结论是:极值冰压力由冰盖的承载力极限即破坏条件控制;适用的冰盖极限破坏准则是断裂准则;相应的主导破坏模式是蠕变屈曲。
基于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取的大量海冰航拍影像资料,分别对含融池和不含融池的图像进行分析技术讨论,两者都是基于最大差别思想把目标和背景区分开来。不含融池的图像是基于阈值分割的思想把图像转化成二值图像,从而区分冰和水;含有融池的图像则依据色彩相似的分割原理,把图像像素分成冰、水和融池3类,从而方便提取目标的参数。该方法可以灵活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图像,也可以应用于极地以外的海冰,河冰的研究
山地冰川森林的水文效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综合体现。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势、地质条件、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山地冰川森林的存在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水文生态响应。文中针对山地冰川森林区的水文特点,建立了具有物理机制的山地冰川森林流域分布式DGFSLEHM (Distributed Glacial Forest Space-Land-Ecology Hydrology
库容是地下水库的一个重要特征值,足够大的库容是地下蓄水的前提条件之一。内陆地区的地下水库,一般要求库容越大越好。而在滨海地区的地下水库,由于海水入侵等现象的存在,库容却不是越大越好。根据沿海地下水库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总结出影响沿海地下水库最优库容的因素,并根据最优化理论,加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