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线路上传统民居地域性表达--鄂东南与鄂西南合院式民居之个例比较分析

来源 :第九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院式民居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在横贯湖北省的移民线路上,鄂西南与鄂东南的合院式民居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此同时也表现出部分相似性,以上两者共同构成了移民线路上传统民间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将对民居的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建构技术以及部分物理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挖掘出同一文化线路上建筑表现出地域性的共性特征.民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是对人们生活需求的直接反应。通过以上两个民居单体的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它们在选址、平面布局、功能布局等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性。与此同时,鄂东南民居和鄂西南民居又表现出了各自的地域性特征:①对气候的地域性表达:鄂东南地区夏季酷热,利用小天井可以减少日照加强通风,较大的体形系数也确保夏季易于散热;鄂西南山区冬季寒冷,大院落可争取更多的日照提升室内温度,较小的体形系数也能防止冬季有过多热损失。②对地质条件的地域性表达:鄂东南粘土层多,烧砖取材方便,所以砖的使用较为普遍;鄂西南山区有丰富的碳酸盐资源,因此建筑中大量运用了石材。③对生活习俗的地域性表达:鄂东南的小天井适应当地居民对空间私密性的要求;鄂西南的大院落则为喜欢聚集一堂开展活动的当地居民提供了场所。④对经济条件的地域性表达:鄂东南丘陵地区经济较为富庶,民居讲究档次与品质,所以采用用材较大的抬梁式屋架结构;鄂西南山区较为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所以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的屋架结构,在保证空间质量的同时既节省木材又节约了成本。可见,在同一文化线路上的民居由于受到相同文化的影响会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也会因为当地环境、当地气候、当地文化有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地域性特征。在研究传统民居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建筑的形式上,而是要从更深的层面上去认识传统民居这一瑰宝。
其他文献
女真族最初是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一个游徙不定、以渔猎为主的部落,在辽统治它之前就已经逐渐走向农业定居生活,更趋向于汉族的生活状态.12世纪初早期女真聚落由半定居向定居
中国有点像国家里的巴菲特,手上可支配现金最多的国家,世界希望我们拿出些真金白银帮助困境中的全球经济。如何出手?如何帮助?也许就是从共享中国机会开始。去年的消费电子博
子带编码(SBC)作为中低码率的波形编码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语音及声频编码。SBC可以通过给各子带分配不同的量化及编码比特数,使压缩编码后的重建语音具有较高的质量。SVQ是一种低复杂度、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滨临黄海,居于长江,淮河的下游,是我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浩荡奔流的长江,自西而东横穿省境中部,注入东海,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就位于它的南岸
积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地域民俗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聚落文化.随着工业、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居环境趋同于封闭的"水泥盒子".在传统文明与现代社会激烈冲突的
会议
本文介绍了粤中地区传统民间聚落所依附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形态、生态适应性和环境景观的丰富性,并通过要素和形态的类比以及对于其文化内涵的分析,对在现代聚居区的环境规划和
浙江地区传统村落不仅是浙江民众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物质载体,更是一种历史文化载体,体现着浙江省不同地域间的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它感染着生活在村落中的每一个人,
根据亲临金门实地的考察,该文论述与研究了金门聚落的历史沿革;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和迥异的风格形态;水头和琼林特有聚落特色;开放旅游观光之后金门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池塘青草谢家春,绘苑传承奕世珍。妙诣稚翁归小阮,披图结念似前尘。伯子先生画册启功题颂谢伯子,名宝树,一九二三年五月生于常州。自幼随父谢玉岑、叔谢稚柳,外祖钱名山,学诗
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南台岛南端的螺洲多姓宗族聚落进行考察与研究,着重解析宗法制度对聚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及儒学对不同姓氏族群的整合,试图探索多姓宗族聚落形态中所表达的位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