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B/S架构三层结构和web数据库技术,在企事业单位内联网上建立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的格式化编写、上传、检索查询、用户权限分配以及申报书审批等管理流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使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实现实时、动态、交互、跨区域电子化办理.从而提升管理手段、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以实现科研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
其他文献
今年6月中旬到7月下旬,淮河流域出现了多次强降水过程,造成了该地区自199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皖、苏等省受灾严重,引起全国关注.为了检验AREM预报性能,以便为进一步发展完善模式提供依据,自6月中旬开始,我们用AREM V2.3版对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降水进行了实时预报.在整个讯期预报过程中,模式对于我国淮河流域的主要降雨带、暴雨落区和中心,以及降水转折性天气过程等都作出了比较准确预报.本文对
本文讨论了垂直风切变对位势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基流切变时,位势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中尺度扰动的发展,而当基流存在风切变时,风切变对扰动的不稳定无增强作用,对某些类型的扰动还有抑制作用.在不稳定层结的环境下,最不稳定扰动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是简单的单圈环流,即表现为正压模态.
本文通过改变太阳常数,利用NCAR气候系统模式CSM1.4就气候系统对强外辐射强迫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局地的增温幅度变化很大,但各试验的全球增温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增暖典型试验中的增温分布特点,即陆地比海洋增暖幅度更强,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增暖幅度更强,这一特点在太阳常数增加较大的试验中表现尤为明显.气候系统响应的性质在太阳常数分别增加2.5%、10%和15
本文以旬为时间步长,用多元积分回归方法计算了旬降水对江苏5个农业气候区冬小麦产量的敏感指数.发现同一气候区,在小麦生长期的不同旬,降水对产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时为正效应,有时为负效应;在不同气候区,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亦不相同,总体上说,全省北部降水较少,易干旱,水分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南部降水较多,地下水位浅,易引起涝渍害,降水对产量是负效应.该研究对各气候区小麦生长季节的水分排灌和小麦产量预报有
以江南双季稻生长评估模型为工具,分别模拟了只在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常德地区1961~2000年早稻的生长状况,利用40年中模拟的早稻各生育期干物重和成熟期穗重,对该地早稻历年各生育期长势和产量进行差、较差、正常、较好和好五级评价.最后,通过与1982~2000年实际产量的评价比较,检验了模拟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小气候加密观测方法测定了4年生、5年生和14年生枸杞田间不同部位光照、气温、湿度和风速的逐时变化,结果表明,枸杞田间辐射分布特征明显,其垂直分布为上部辐射经过植物吸收衰减,在植株中部最小,但植株下部略有增大;其水平分布来看,辐射强度随着距树干的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在树冠外部最大,内部较小.冠层内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与自然光强的日变化有相同的特征.但反射辐射与总辐射之间存在相位差.冠层内的气温有随着
青海湖在1975~2000年25年间,湖岸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m和3266.9m,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m和130.6m.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km的水体将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本文通过张謇一生努力举办实业,围垦海田,导淮治水,建设学校,倡导农业,自办气象等一系列事迹,反映他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要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必须重视科学,发展科学才能实现.其中重视气象科技,创办南通军山气象台,气象为经济和老百姓服务,是他一生不断地用科学发展思想的一部分,是必然的结果.希望能对当今科学地发展气象事业有所借鉴.
土壤水分是农业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作物栽培等研究中的重要物理量.土壤水分预报通常是根据单站或几个站的气象资料、天气预报,运用彭曼(Penman)公式制作完成的.然而,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得到有限站点、而不可能得到大范围格点化的土壤水分预报结果.鉴于此,我们采用遥感、区域气候模式与土壤水分预报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方案,研究了黄淮平原主要农作物土壤水分预报方法,建立了黄淮平原干旱预警系统.系
应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