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UCM平整机组高光亮板生产过程中延伸率综合控制技术

来源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双UCM平整机组的设备特点与高光亮板的生产工艺要求,在引入板形光洁度及机械性能综合控制目标函数的基础上,不但考虑到高光亮板的板形质量,而且考虑到其机械性能与表面光洁度要求,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高光亮板平整轧制过程中延伸率综合控制技术。通过将带材的板形与粗糙度综合控制,计算出高光亮板平整生产时的延伸率综合控制值,有效地保证了高光亮板的板形与粗糙度质量。
其他文献
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为背景,阐述了卷取机的控制系统。针对卷取区域设备多,工艺复杂等特点,着重描述了顺序控制思想。由于该卷取机为全液压系统,其中部分设备除了要有精确的液压位置控制功能外还要求具有压力控制功能,而压力控制和位置控制二者之间的平稳切换和切换的时刻控制是一个技术难点。针对此着重介绍了位置环和压力环相结合的位置控制系统。
在电站生产过程中,对高温容器内的水位测量普遍采用差压方式,这种测量方式是基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进行的。由于液体密度会因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对于高温水位的测量应进行温度补偿。本文介绍高温液体液位测量的通用温度补偿算式,推荐了适合水位测量的实用温度、压力补偿算式。
随着现代热连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在热区生产线上是如此,在加热炉前的装钢区域也是如此。板坯运送装钢的跟踪,使一级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操作设备,无纸化地进行装钢入料。并且,还承担了连铸区和加热炉本体的二级信息的桥接功能。本文根据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加热炉区的控制原理和原理实现,总结了加热炉装钢跟踪系统在热连轧中的应用。
随着热连轧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对热轧收集区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机生产线是2008年3月投产的一条依托国内力量自主完成的现代化热轧生产线,通过2年多的生产运行,基于原有的机械和电气设计,为了满足更快节奏的生产需求,特对该生产线的原设计提出了部分改进,本文阐述了热连轧收集区控制系统的改进。
介绍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粗轧区域的结构与控制.其中着重介绍了基础自动化的网络分布、轧线的仪表布置、粗轧机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及公共逻辑控制。通过对各个设备的精确控制。实现了粗轧区的高节奏、高速度轧制,从而提高了产量,并保证了带钢宽度、厚度指标的合格。
介绍了油膜厚度与轧制力和轧制速度的关系,通过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得到油膜厚度的全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油膜厚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在轧制过程中进行实时控制,改善加减速过程的钢板同板差.增加目标厚度的轧制命中率。对精轧机组进行油膜厚度补偿后,其厚度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在轧钢工程的辅助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工程辅传动电控系统的配置及在工程中的运行效果对交直交变频电控系统进行阐述。该辅传系统顺利投产后,电控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很好地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
2007年底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轧带钢生产线开始热负荷试车,于2009年12月底项目完成验收,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与优化工作。随着这条生产线的达产,标志着完全依靠国内技术力量,能够实现国产热轧宽带钢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和控制系统集成。本文介绍了这条生产线的工艺配置概况,总结这条生产线的建设、调试、试生产情况以及目前该生产线的现状。
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精轧机组工程为对象,优化设计了工作辊和支撑辊辊型曲线,其中工作辊采用VCSW专利辊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板凸度和板彤在线设定及板凸度闭环控制系统。经生产考核,带钢板凸度命中率达到96%以上,在线板形良好。轧辊辊型及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系统已在生产中正式投入使用,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介绍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空冷和水冷模型以及前馈控制方式。前馈控制包括预设定、修正设定和模型自学习。目前模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目标卷取温度控制精度为±20℃的命中率达到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