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和Cokriging的增城市水稻土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研究

来源 :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10万尺度下,利用土壤采样分析数据与DEM提取的海拔高度以及地统计学分析增城市水稻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上升,水稻土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增城市水稻土土壤碱解氮在新塘镇——荔城街办方向存在空间变异。利用DEM及地统计学对水稻土土壤碱解氮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验证发现,协同克里格插值比普通克里格法高。由于协同克里格引入海拔高度作为协同变量,增加了一个半变异函数和一个交互半变异函数及其误差,精度提高也是有一定限度。
其他文献
蜂产品是营养最全面的保健食品。古往今来,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其均有精辟论述。充斥国内外市场的蜂产品鱼目混洙,严重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蜂产品的生产加工、广告宣传、市场销售等渠道,亟待整治,以便正本清源,光复蜂产品的面目。
蜂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蜂产品标准化生产是蜂业产业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蜂业标准化实施意义的梳理,得出在新疆推行蜂业标准化的迫切性、重要性。
咖啡碱(1,3,7-三甲基黄嘌呤)是茶叶中嘌呤碱的主体成份,摄入过量的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短期的负面作用,也限制了以保健和治疗为目的茶和茶制品的摄入剂量。近20 年来,国内外系统研究了茶叶脱除咖啡碱技术,开发了溶剂萃取法、热水脱除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等理化方法,并开始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等,尤其是通过基因工程创造低咖啡碱茶叶新材料的分子育种呼之欲出。本文是对该领域的一个综述和展望。
本文以襄樊市老河口市为研究对象,依据农用地自然等别成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将该市指定范围内的耕地从自然等1等别到自然等5等别进行排序,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别的成果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的方法科学、高效,克服了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观随意性,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室外盆栽种植条件下,研究并比较了了3种盐碱土改良剂(ND改良剂,沸石,硫酸铝)对盐碱土的总盐分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能明显地降低盐碱土的总盐分和pH值。同时研究了改良后土壤上水稻的生长情况,研究表明,ND改良剂和沸石可以明显改良土壤,使盆栽水稻的各项生理指标较对照相比有所提高。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法,差热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添加玉米秸秆的水稻土在不同温度水分培养条件下,选择培养时间最长的样品测定胡敏素组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铁结合胡敏素(HMi)的脂族性高于粘粒结合胡敏素 (HMc)。55℃的高温培养中HMi羧基或羰基类物质含量较高,其芳香度增加,而25℃的培养使HMc芳香族不饱和物质减少;不同含水量培养条件下含水量越高HMi的分子结构越简单;淹水条件使HMc的分
为了研究设施土壤质量的变化,为云南省设施农业的改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云南省代表区域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区域设施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大,且脲酶活性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过氧化氢酶大。(2)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棚龄的延长均表现为增-降-增的趋势,上下两层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是一致的。(3)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20~40cm 土层大于0
通过土壤矿质全量分析法,研究了东北黑土黏粒化学组分在不同纬度下的分布及其变异,结果表明东北黑土耕层土壤化学组成均以SiO2、Al2O3、Fe2O3 为主,Sa和Sal值平均为3.81和3.10,其黏粒矿物以2:1型矿物为主。在不同纬度下,黑土黏粒风化强度减弱,土壤化学组分变异明显,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土壤化学组分间的相关性说明在黑土的长期耕作中,施大量磷肥,造成黑土磷富积和失活以及淋溶层的钙积化。
城市污泥的农业利用逐渐成为全世界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最优方式。本文通过设置无污泥+不种植物,污泥+不种植物,污泥+东南景天单种,污泥+东南景天与香芋套种四个处理,对各处理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处理一年后的下层土壤 (20~40cm)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的TN、TP、COD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地表径流中的TP 含量超出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二级标准,地表径流中Zn、Cd、C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带状免耕旋播、秸秆还田免耕和常规耕翻(CK)4 种耕作措施,进行了野外采样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其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其中常规处理(CK)与A7(留茬免耕7 年)和B2(带状免耕2 年)间地上生物量比较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油菜地下生物量随之减少,0-20cm 的根系分布量约占整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