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宣布,中国昆曲、印度梵剧等19项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样一来,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遗产就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三类。 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某种人类文化活动或是人类口头表述的文化形式,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游戏、神话故事、宗教礼仪、风俗、手工工艺等。这种文化活动、文化形式是存在于人的活动、表现之中,如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离不开人,即所谓“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
其他文献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全国人大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
会议
在全世界掀起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中,节日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联合围教科文组织还把节日庆典列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范围之内。 2004年韩国向联合
今年5月18日是昆曲《十五贯》晋京演出、人民日报社论发表《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的50周年;又是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授予“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周年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
一、“物我合一”: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的哲学内核 (一)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 壮族现有人口170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入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聚居区位于东经99°57到112°,
会议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然而,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一些地区,田山歌缺少田,灶头画没有了灶,农民画没有农
会议
随着国家一系列法规出台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将在全国展开。在此,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网络建设
贵州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包含了染绘、刺绣、编织、雕刻、陶艺、金属工艺等门类,其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手工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会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所谓“人类口头的、无形的遗产”(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Humanity),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