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磁细菌生物矿化、磁学特征与化石磁小体识别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是开展高分辨率古地磁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准确鉴别其中的磁性矿物来源与组成则是获取古地磁场和古环境信息可靠记录的基础.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定向游弋的原核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沼泽和河流等水生环境中,能在细胞内合成几十甚至数百个链状排列的、有生物膜包被的磁铁矿或胶黄铁矿纳米晶体,称为磁小体.趋磁细菌死亡后,磁小体随沉积物沉降而被埋藏(化石磁小体),可以记录沉积时期的地磁场方向和强度.近年来,笔者团队从现代沉积环境中趋磁细菌入手,综合岩石磁学、古地磁学和电子显微学,系统地研究了: 趋磁细菌生物矿化过程和机制,实验揭示了部分趋磁细菌磁铁矿的合成及磁小体链组装的动态过程,发现了子弹头形磁小体独特的多阶段晶体生长模式,提出子弹头形纳米磁铁矿及其[001]晶体拉长是可靠化石磁小体判据的观点;磁小体链复杂磁性机制,实验模拟研究了磁小体链的微观磁结构及其磁各向异性和颗粒间静磁相互作用,揭示了磁小体链在自然界可能的坍塌、聚集和排列等成化石过程及其对样品宏观磁性的影响。最近,成功将实验室建立的综合方法,应用到内蒙古达里湖全新世沉积物和北大西洋上更新统沉积物(MD01-2446 钻孔)化石磁小体的识别研究。初步研究发现,达里湖全新世暖期的沉积物中富含化石磁小体,而在MD01-2446 钻孔对应于全新世、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MIS3)和第5阶(MIS5)的沉积物中均发现了化石磁小体,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化石磁小体的赋存状态,开展古地磁与古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QGF)是检测砂岩颗粒表面吸附油及颗粒中油包裹体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强度及光谱特征,根据荧光强度和光谱特征可以识别古油层和油气运移路径.由于该技术的高效快捷而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做了大量的砂岩样品QGF实验分析之后认为,利用QGF识别油气显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颗粒荧光光谱是判别油气显示的根本依据,油包裹体及吸附油的荧光光谱在375-475nm波长范围内荧光强度会随着波
地震波层析成像揭示了非洲和太平洋下两个巨大低剪切波速度区(LLSVPs)的存在.之后的波形拟合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两个速度体有着陡峭的边界,同时剪切波速度在边界里外呈尖锐跳变而非平滑过渡,说明LLSVPs是热化学异常而非热异常.这两个LLSVPs是目前已知的下地幔最大的两个结构体.下地幔中两个如此大体积的结构的存在必然与全球的地幔对流密切相关,同时也势必影响着全球的地幔对流格局.本研究首次通过在热化学
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液态铁的热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学意义.一方面,液态铁的热状态方程是确定地核轻元素组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另一方面,探究相对于地核来说更高温压条件下液态铁的性质有助于加深对超级地球的核的认识.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是得到高温高压条件下液态铁的热状态方程的两种主要手段.从实验角度来说,数百GPa以上高压条件下液态铁的性质可以通过冲击波实验测量得到.
西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以西为扎伊尔山,以东为准噶尔盆地.研究区主要分布有三条NE-SW走向的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哈图断裂、达拉布特断裂和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沿断裂分布有呈凸镜体状产出的蛇绿岩.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在盆山结合带地区,远震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成像方法在盆地区域所存在的成像偏差。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际应用到西准噶尔地区的地壳结构成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太平洋西北缘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单元,日本海位于阿穆利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和鄂霍次克板块的交界处,其内弧后盆地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包括日本盆地、大和盆地和对马盆地,并与日本海沟及日本列岛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沟-弧-盆地系统.关于日本海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一些学者们此前已做了相当多的定性研究。本文参考MichaelCelaya等提出的日本海演化过程,认为日本海分为南、北两期的张裂,首先建立了北部日本盆
Fluid filtration in fault zone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al,mechanical and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earthquake rupture.Magnetic properties of fault rocks con
会议
深海沉积位于碳酸盐溶解面之下,同时受到活跃底层水团的影响,钙质和硅质的化石均存在严重的溶蚀现象,给沉积物的定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处,由于国际上尚未见有沉积年代学的可靠报道,其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仍然未知.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利用马里亚纳海沟4400m处的一支长度为2.35m的沉积物重力柱状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认为:中更新世以来,沉积间断持续发育
考古磁学是利用考古遗址上出土的烧制过的砖、瓦、陶瓷器、烧土等古遗存来探索地磁场全新世以来短尺度精细变化的有效手段,在完善地磁场模型、探索地球动力机制、考古定年以及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变化相关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考古磁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东亚数据相对稀少,且已发表数据主要集中在近3ka,更古老的数据则非常匮乏.本文对位于四川金川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刘家寨遗址开展详细的岩石磁学及地磁场古强度研
科科斯无震洋脊沿中美洲海沟向加勒比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对中美洲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显然,科科斯脊何时到达中美洲海沟并开始俯冲是理解中美洲汇聚板块边缘构造演化的关键.但是对于科科斯脊初始俯冲时间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很大分歧,从1Ma到7-8Ma不等.旨在研究中美洲俯冲带地震机理研究的大洋钻探334和344航次在科科斯脊上实施了钻探,并对科科斯脊直接采样-这使得从科科脊的记录中直接获取其初
Recent reconstructions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breakup incorporate South China as a "missing link" between Australia and Laurentia,and Tarim craton adjacent to northern Australia on the supercontine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