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丰产抗病虫衡棉4号及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棉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资源和常规陆地棉材料,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复式杂交方法选育而成抗病抗虫高产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7年4月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07004。亲本复式组合为(省1322×冀棉27)×GK12。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成功的转Bt基因抗虫棉"GK-12"为抗虫基因供体,亲本冀棉27为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自育品种,中早熟,株型清秀,结铃性强,吐絮快集中,生育期123~125天,抗枯萎病强,对黄萎病抗性稍差。
其他文献
分析了2003年以来黄河流域29个抗虫春棉新品种与育种目标的吻合性,结果表明:4年来没有培育出达标的中短绒、中长绒棉品种,只有4个中绒品种综合达标。分析认为,纤维长度是中短绒棉育种的关键;比强度、麦克隆值应作为中长绒育种的重点;对于中绒品种来说,纤维长度有一定优势,但纤维比强度、抗黄萎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的抗虫性达到较高水平。
以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方法得到的转BetA/als基因棉花(鲁棉研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转BetA/als基因株系T3代植株与鲁棉研19号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etA/als的导入对棉花各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性状变异系数增加。株系7-15、14-1的单株棉铃数、单个棉铃体积、果柄长、果枝夹角、衣分、子指等性状与鲁棉研19差异不显著,铃重、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提高;棉纤维2
应用AFLP技术对四川从天然海陆杂交后代育成的7个品种(系)进行AFLP多态性分析,并结合系谱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和分辨能力均较高的引物组合,10对引物共扩增出总位点数480个,其中多态位点位点数374个,百分率为77.9%,其中特异性带51条,特异百分率10.6%。用NTSYS-pc2.10,将7个品种(系)聚类为2组。本研究获得的特征带表明,AFLP的高特异分
以3个核不育陆地棉为母本,10个常规品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置了30个杂交组合,对其F代主要经济性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子指、衣分、铃重、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进行了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个组合F代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因组合而异,其中GA18×2147、GA18×55173和中抗A×55173等组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竞争优势,特别是产量性状,3个组合的正向
2005年在永州市零陵区黄田埔镇试种25.7hm湘杂棉6号F,皮棉产量高的达到2225.0kg·hm,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873.0kg·hm。2006年该镇种植了140hm湘杂棉6号F,占该镇棉花面积的88.4%,占该镇经济作物面积的38.1%,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970kg·hm,比上年平均增产97kg·hm。在黄田埔镇设计6个已在当地种植一定面积的棉花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试验表明,湘杂棉6号
地膜覆盖能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早熟、高产、优质。棉花应用地膜覆盖增产增效更显著,一般每公顷增皮棉300~625kg。但地膜覆盖地面对田间中耕、除草、追肥等管理推迟,影响棉花生长。因此,加强地膜覆盖棉田管理,是获得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
棉花实行间作套种,表现出综合效益高,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河南舞钢市在发展棉花生产过程中,把棉田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发展方向,引进新模式、新技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实行棉田种植多样化,积极探索棉花生产新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棉花产量提高主要是依靠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来推动的,全国化肥使用量比美国约高3倍。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供应棉花优质高效肥料已成为棉花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新疆棉区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改善棉花品质,增强棉花抗逆性,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效用越来越被广大棉农认识。现阶段,根据新疆独特的气候栽培条件,探讨新疆(南疆)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种产量尤为重要。人工杂交制种技术的基本流程是,按一定比例分别种植父本和母本,待母本开花前,先剥去母本的雄蕊,再把父本的花粉涂到母本柱头上(授粉),生产杂交铃。自开始剥花授粉至结束制种大约持续5
在大田条件下,用3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增加了土壤微生物PLFA的种类和含量。转基因棉花降低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阳性细菌的比例,提高棉田土壤的真核生物、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土壤原生动物比例高,在吐絮期比例反而降低;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