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对乡村规划实施的作用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多数乡村规划编制及实施模式都是遵循源于西方的城市规划体系,与我国乡村治理处于长期的割裂状态,即"治规分流,各行其道".本文认为乡村规划实施困境的突破口要回到乡村治理历程研究中,遵循乡村治理发展进程.首先,立足国内研究基础和焦点,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乡村自治—国家控制—乡政村治—多元共治),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城乡差异(土地产权制度、社会秩序管理和建设管理),从而总结出我国乡村规划实施陷入困境的根源是缺乏从治理的维度来认识和规划乡村.最后,提出乡村规划实施中引入乡村社会治理是必然的,有着发展的必然性,是乡村建设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结合.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结合苏南丘陵地区独特的本底资源和发展潜力,探寻与传统苏南平原密集型地区发展不同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目标、构建空间格局、突出特色塑造、注重差别引导.进而以溧阳市为例,重点研究了产业转型提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品质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夯实环境本底、追求品质共享六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实践,落实全省提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
长三角地区的国家长大干线铁路骨架网络基本成形,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始编制,标志着杭州铁路枢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在归纳总结铁路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能级、功能、空间发展新趋势着手,探索杭州铁路枢纽功能及布局优化策略.
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产业发展,采煤塌陷区域逐渐逼近城市.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充分衔接塌陷地治理措施,识别近郊区土地再利用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再利用方法,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将塌陷包袱转化为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济宁环城生态绿带规划为例,借鉴国土空间管制的分类及管控思路,重点考虑塌陷问题,选取生态修复、土地利用和使用需求为核心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用地再利用的适宜性分析
目前县级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混乱,造成视觉污染,对城市总体环境的协调和美观造成破坏,影响城市形象.本文以县级城市博爱县为例,通过剖析户外广告的现状,针对无序设置、整体性差、缺少文化反映、缺乏系统规划、整治盲目、管理滞后等问题,从协调分区分路风貌、确立分级改造方式、凸显本土文化特征、统筹规划编制衔接、资金投入量力而行、多方参与实施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户外广告整治策略,期望对县级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具有一定的借
2013年以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再一次持续低迷,被称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被认为是既有僵化的矛盾与固化的路径问题在特定时空的集中爆发,如何再次振兴东北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从新熊彼特主义的创新视角出发,建立了"本地蜂鸣"和"全球管道"的框架,分析了深圳和哈尔滨的对口合作实践,认为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趋同、内部创新链条不完整与产业部分创新支撑无力的"本地蜂鸣"的失效问题,而深哈合
针对城市的核心人文景区提出了更具有落地性的规划策略探讨,面对着此类景区常见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尺度的矛盾,经济成本和业态定位的矛盾,封闭景区和开放公园的矛盾,以温州江心屿为案例进行解答.
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背景下生活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闲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农村宅基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确保农村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进行分析和再利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具有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郊融合类村庄,盘活闲置宅基地、发挥城乡资源整合更为重要.现国内外学者对闲置宅基地做了大量研究,但多
乡镇撤并对转型时期的国家发展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同时也产生了"后遗症".苏州市是乡镇撤并的典型地区,通过对该区域乡镇撤并的历程和被撤并镇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被撤并镇普遍存在发展定位"边缘化",以经济动力、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发展动力溃散,和以空间品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恶化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扭转发展思路入手,立足上海大都市圈,从创新管理机制、化资源为资本的角度提出解决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基于人本主义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优化布局的重大战略.本文基于多源数据对武汉市社会空间进行研究,通过生态因子法,将武汉市中心城区归为8类社会区,并对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得出不同时代的指导思想、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城市建设内容是城市社会区演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平均主义思想下的工业带动机制是
小城镇是构成健康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构成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过渡、支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小城镇成为中心城市的外围组团,而更多的小城镇则逐渐成为发展迟缓与滞后地区,尤其是处于行政区、政策区边缘的小城镇,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短板,发展受限明显,亟待突破困境.本文以安阳市内黄县为例,通过分析其边缘区位特征与随之形成的欠发达发展现状,找寻异质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提升发展质量、打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