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感应熔炼超低氧钢的深度脱氧规律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液深脱氧实验表明:1)炉衬分解向钢液供氧时,钢中T.O含量随脱氧元素C或Al烧损量增加而增加。熔炼超低氧钢的关键是避免炉衬热分解。2)在0.5Pa真空度下,氧化钙炉衬实际发生分解向钢液供氧时的钢液氧含量为9×10-6,低于理论值14.8×10-6。在这一真空度下,碳脱氧能达到的最低氧含量为5.3×10-6。向钢液吹氩可进一步提高真空下碳的脱氧深度。3)在10-50Pa真空度下用氧化钙炉衬真空熔炼含铝钢,T.O含量可逐渐降低到3×10-6。
其他文献
邯钢薄板坯SS400热轧板卷成分优化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1)成分优化后的SS400热轧板卷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检验标准;(2)能够将成分优化后的SS400热轧板卷纵裂率控制在一个较好水平;(3)通过采取措施,能够保证成分优化后的钢水质量不降低。
本文建立了连铸坯温度场非稳态凝固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增量型PID算法控制二冷段水量,用C语言编制了二冷动态控制程序Visual Cast-Dynamic。研究了拉速变化对铸坯凝固传热的影响,并分析了控制算法的性能。研究表明,该程序控制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动态调节水量的要求。
本文基于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Ti微合金化技术方面的大量工作,重点阐述了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内容包括Ti微合金化钢的析出特征、基体显微组织特征和强化机理。研究表明:Ti的析出贯穿于从连铸至卷取的各个工艺阶段;Ti含量小于0.045%时,随Ti含量增加,铁素体晶粒细化;Ti含量超过0.045%后,细化晶粒的作用变得不明显;Ti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机理主要是细晶强化和纳米尺度析出物的沉淀强化,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在我国建成了稀有金属生产的工业体系,各种类型的产品都能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取得很大进展,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推动着我国高科技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稀有金属冶炼工艺的新进展。
从碱性氰化液中直接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金的研究至今未见有工业应用的报道。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堆浸或槽浸氰化液中的Au浓度太低,有机溶剂损失大,经济上难于胜过传统方法。本文介绍了为减少有机溶剂损失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
资源循环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则,是建立循环经济的核心。本文论述了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是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循环需要解决大量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这是由二次资源的特性所决定。与矿石不同,有色金属二次资源有可能包含金属、合金、氧化物、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等,在循环利用时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各种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需要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解决大量的工程化问题,并需要多学科的紧密配合,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经济中新材料快速涌现,而我国有一些矿产品却仍为初级产品,若干高端产品需要进口,这种格局已阻碍了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经济效益不高。本文以硅、金属钛等矿产品为例,说明了矿产品深加工的意义。同时,概述了硅产业、半导体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产业、电动车船产业、高能蓄电池产业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发展我国矿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提出了建议。
20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1900年世界钢产量为2850万吨,到2000年达到8.43亿吨,增长28.5倍。20世纪50年代,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氧气转炉与连铸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撑了世界钢铁工业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期,世界钢产量由2亿吨/年增至7亿吨/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萧条,钢产量徘徊在7亿吨/年左右的水平。90年代后期,钢产量开始回升
基于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模拟了09CuPTiRE钢热轧过程动态再结晶体积百分数的分布,并且得到了热变形参数及轧件不同纵向位置对该钢动态再结晶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09CuPTiRE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百分数分布与变形分布一致;增大变形量、升高轧制温度以及减小变形速率都能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处于稳定轧制过程的轧件中部横截面上动态再结晶发生最充分。
本文结合冶金流程学的思想,在把握唐钢二钢轧厂钢铁制造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钢铁制造流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艺技术界面的衔接匹配,阐述了界面节能降耗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计算了关键工序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提出了具体节能措施,预测了节能效果。论文工作对国内其他钢铁制造流程的节能降耗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