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发育过程中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的时空表达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中重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OBP)及两种重组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CSP-Ⅰ和CSP-Ⅱ的多克隆抗血清分别监测飞蝗不同组织,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生物型(群居型或散居型)中LmigOBP和LmigCSP-Ⅰ,LmigCSP-Ⅱ的表达.结果表明,LmigOBP仅特异的存在于触角中,且无论在散居型,还是在群居型蝗虫中,都在3龄以后大量表达.LmigCSPs较为普遍的存在于蝗虫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的亚类表达部位有所不同.LmigCSP-Ⅰ广泛的存在于蝗虫身体的不同部位,而LmigCSP-Ⅱ的分布特异性介于LmigOBP与LmigCSP-Ⅰ之间.不同性别和不同生物型蝗虫中LmigOBP及LmigCSPs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别.
其他文献
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间,在佳木斯地区选取4个典型样点,对蝶类资源进行采样调查,共收采集到蝴蝶1874只,结合以往收集到的一些标本,共鉴定出7科90属187种.种类以蛱蝶科最多,灰蝶科
羽蛾科是鳞翅目中一个较小的,但比较特殊的类群,是花卉、药材和浆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目前我国已知39属133种,其中49种有寄主植物记录.本文列出了这49种羽蛾及其寄主植物,并对其
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高表达一些能被某些配体识别的蛋白质.本文以阿霉素脂质体为载体,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比较研究了多肽RGD和NGR对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在分子系统学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子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中,利用网上资源和通过自身研究获得的相关分子数据构建系统树,是探讨亲缘关系和解决物种鉴定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简
关於南美的两个国家——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冲突,巴西学者亚布拉克(Medeiros de Albeuquerque)在圣保罗出版的杂志上这样地批评着: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S
研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时期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飞行肌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肌原纤维直径变化非常大,飞行肌尚未发育时(0级),肌原纤维直径平均为23
椰扁甲啮小蜂是椰心叶甲重要蛹期内寄生蜂,2004年从中国台湾引进到海南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扁甲啮小蜂的出蜂、交配、寄生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并以刚羽化的椰扁甲啮小蜂为研究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东亚飞蝗成虫触角的4种类型的化学感受器.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了东亚飞蝗和沙漠蝗气味分子结合蛋白以及化学感受蛋白的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
会议
以「没有落日」自豪的大英帝国,经过这次战争的磨折,虽然巳很衰老,但雄心犹存。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和刻苦耐劳,经济力量巳渐渐恢复常态。今年一开头,它的注意力
本文研究了番茄刺皮瘿螨为害对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糖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害叶片叶绿索、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随为害时间的延长、为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