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土压力观测问题的探讨

来源 :第25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土压力观测的设计及土压力计选型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受力明显的平板载荷试验和复杂桩筏基础载荷试验的接触土压力观测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土压力计进行观测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接触土压力观测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他文献
在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强度和刚度的弱化是近海风电场桩基础设计所要考虑的。本研究通过对软粘土进行一系列动、静三轴试验,并进行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分析了K0固结、不同动应力比对软粘土强度弱化的影响,为研究软粘土在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弱化特性提供了试验基础。
等应变率固结试验(CRS固结试验)作为一种标准化及高效化的连续加载试验方法,可以相对快速准确的确定固结参数,国内受限于试验设备等因素,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本文基于CRS线性和非线性固结理论,对杭州区软土的CRS固结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渗透系数、固结系数等相关参数,并与常规固结渗透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进而确定了应变率的选取方法。试验与分析结果验证了采用CRS非线性 固结理论测定固结模型参数
堆石料的湿化变形特性研究是高堆石坝应力应变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三轴湿化试验的基础上,对西龙池下库面板堆石坝堆石料湿化变形与应力状态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供工程界参考。
本文对云南糯扎渡土石坝粗粒料进行了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密度下粗粒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性质,并确定邓肯—张模型参数,分析了邓肯—张模型对粗粒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密度的粗粒料均表现为低压下剪胀,高压下剪缩;应力应变基本呈硬化型;两种密度下,强度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粗粒料用邓肯模型模拟时,弹性模量尚可,泊松比或体积变形模量的准确程度较差。
本文对近海风机群桩基础循环荷载特征及累积沉降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风机基础顶部的巨大倾覆弯距是其承受的主要荷载,该倾覆弯距将造成群桩顶部的下压力。由于风的周期性,作用在风机群桩顶部的荷载具有明显的循环特性,循环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并倾斜,是风机基础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桩基循环模型试验发现桩顶循环荷载比小于一临界值λmin 时,桩顶无累积沉降发生,因而保证风机循环荷载比小于该临界
本文利用大型直剪仪研究了一种喷着土工膜分别与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网以及土工复合膨润土垫组成界面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喷着土工膜与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网以及土工复合膨润土垫界面强度特性均属于应变软化型。在本实验的正应力范围内,土工网芯的存在对本实验使用的喷着土工膜损伤影响较小,导致GM/GC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与GM/GT界面保持一致。
土体的固结压缩变形对污染物的运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关于污染物在变形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在国外也是近几年才有人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在比奥固结理论和污染物运移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在黏土防渗层中迁移转化的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考虑了土体受力变形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太湖疏浚污染底泥堆场的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现代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作为一种新型的原位测试技术,尤其适合于污染场地评价等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在欧美诸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静力触探的现状与发展。然后介绍了国际最新研制的RCPTU(电阻率孔压静力触探)探头,介绍了多功能静力触探技术在污染场地评价、地下水污染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位高度评估等环境土工方面的应用及工程实例,讨论了多功能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
低应变剪切模量作为土体的基本力学特性参数,对动力特性分析和岩土工程抗震设计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低应变剪切模量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室内试验,土样的采取和室内试验既耗时又不能保证精度。本文以江苏北部里下河古泻湖相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工程背景,采用地震波孔压静力触探(SCPTU)和下孔法(DHT)进行了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基于SCPTU和DHT剪切波速测试资料建立了低应变剪切模量 Gmax—SCPTU测试参
强夯法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易行等优点,但强夯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限制了强夯的应用。本文在对某沿海工程地基强夯施工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3000kN·m能级下距离夯点不同距离、不同击数的振动时程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表明强夯引起的振动是一种瞬时冲击振动,各方向振动均随距夯点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同一测点径向振动最大,垂直向次之,水平切向较小。最后对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隔振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