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Epstein-Barr病毒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来源 :第10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分离2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EBV-IgG/IgM阳性的SLE患儿,取其分泌EBV的细胞上清液与提取的PBMC共同培养12 天,提取培养前后的PBMCs的RNA,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EBV基因的表达.结果 10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LMP1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LMP2表达,13例患儿和3例健康对照检测到EBNA1表达,3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BCRF1表达,5例患儿和2例健康对照检测到BLLF1表达,但患儿和健康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分泌EBV病毒的细胞上清液培养PBMCs后,发现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潜伏期基因和裂解期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潜伏期基因LMP1、LMP2、EBNA-1和裂解期基因BCRF1、BLLF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SLE患者存在EBV基因的异常表达,EBV基因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其他文献
克氏综合症(Klinefelter’s syndrome,KS)即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450.近年来很多研究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染色体核型、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产前诊断、染色体诊断、早期终止妊娠、ICSI 术前显微外科取精等方面,为男科学提供了治疗的新思路.克氏综合征表现出典型的无精子症,不能通过自然过程生育.得益
会议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或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overactivity),也可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OAB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越来越高,且女性发病率
目的:玫瑰痤疮的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上缺乏针对性.本文目的在于根据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阐述目前较为合理的用药措施和防治手段.方法:通过阅读近年来关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做一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些研究进展可以勾画出更新的发病机制(图2),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如越来越多的关于杀白细胞素的研究数据表明对A
会议
A case of d D-penicillamine(DPA)inducedelastosis perforans serpiginosa(EPS)in a 32-year-oldChineseman was reported.The presentation lasted two years and was refractory to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患者女,29岁,孕28+周."全身红斑、脓疱5年,复发1月余,加重伴发热7天".患者孕21+周时出现双下肢红斑、脱屑,外用白凡士林后皮损消退.孕24周时颈部出现局限水肿性红斑,表面密集粟粒大小脓疱,皮损逐渐发展至躯干、下肢,无伴发热.孕28+周时病情突发加重,全身泛发弥漫水肿性红斑、红斑表面密集粟粒大小脓疱,融合成脓湖,伴表皮剥脱、高热,最高体温39.9℃.予泼尼松40mg qd口服,人血免疫球蛋
会议
患者男,40岁.因"双上肢红斑、丘疹1+年,泛发全身5月,加重1月"入院.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差,睡眠差,腹泻(3次/日),为黄色半稀便,小便无异常,3月内体重下降约15Kg,患者系室内装修工人,既往体健,无银屑病及湿疹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差,T:39.2℃,BP:92/65mmHg.慢性病容,咽充血,双侧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粟粒至黄豆大小淋巴结,可滑动,无压
会议
目的:通过对有境界带病理特征的皮肤病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这类皮肤病的认识,从而能快速地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科室近2年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相关病例常规切片进行分析。结果:有境界带病理特征的皮肤病有很多,主要有:面部肉芽肿、持久性隆起性红斑、麻风、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皮肤淋巴样巴增生、皮肤纤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皮肤白血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真皮恶性黑色素瘤、泛发性发
会议
报告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一例.患者男,65岁,因右面颊部肿块20年入院.10年前曾行手术切除治疗,6年后复发增大.体检:患者右面颊部皮肤凹凸不平,呈结节状,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可见9cm×15cm大小结节,大结节由多个小结节构成,表面光滑,无破溃,质地较硬.咽部未见肿块,无面瘫症状,触之无痛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胶原间可见大量肿瘤细胞,部分呈腺管样排列,肿瘤细胞增生呈小梁状,细胞间质粘液样明显.结
目的:对脓疱型聚合性痤疮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10例痤疮患者采用针清疗法、LED光动力治疗、中药倒模、中药调理、针灸、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结果:经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合并其他症状少,能够减轻患者痛苦。
目的:研究两例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GJB6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 DNA,采用PCR扩增GJB6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在GJB6基因编码区与剪切位点均未检测到致病突变。结论:该两例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未检测到GJB6基因的突变,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可能还与其他基因有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