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基因组时代水产动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发展思考

来源 :第16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综述了包括基因组技术、体细胞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在内的水产遗传改良技术的一些重要突破性进展;概述了包括生殖、性别、生长、抗病、耐寒和耐低氧这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列出了一系列与这些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介绍了中国水产动物遗传改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事例;强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主要水产养殖动物全基因组的解析、基因组技术、体细胞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殖、性别、生长、抗病、耐寒和耐低氧这些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研究已开始步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水产育种技术的研发呈跨越式发展,将功能基因挖掘、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基本确立了以选择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两大育种模式为主,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加强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水产育种生物的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产种业产业化模式,出台相关政策建立
本文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发现鉴定、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指出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apr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CPIV3),为副粘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成员,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人副流感病毒3型(HPIV3)同一病毒属,病原学检测方法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阻断ELISA方法等是检测该病毒的常见方法,探究了灭活疫苗
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养殖、育种状况和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对虾主要先天性免疫和环境胁迫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先天性免疫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菌病发生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复制的关系,以及环境胁迫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与WSSV复制的关系;基于抗细菌、抗WSSV和耐环境胁迫性状分子调控网络,剖析了对虾细菌病与白斑综合征(WSS)发生的关系及环境胁迫与WSS发生的关系.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基
坛紫菜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坛紫菜的优良品系选育,坛紫菜的生活史具有叶状体和丝状体两个阶段,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的选育,总结近年来的坛紫菜遗传育种进展,其良种选育技术体系可概括为:通过人工诱变获得变异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把变异细胞培育成叶状体,从再生叶状体中筛选出优良个体,再通过单性生殖固定优良性状获得遗传上纯合的丝状体(优良品系)。坛紫菜育种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紫菜叶状体的体细胞具有全能
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名特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中华鳖种业发展历程,提出了中华鳖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及框架.以浙江中华鳖种业建设为例,进行了育繁推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分析了这一体系的发展前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团鱼、甲鱼等,隶属于爬行纲(Reout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ironychidae)鳖属(Pelodis
对于任何一个养殖物种来讲,构建它的现代种业之核心技术包括3个方面:收集与创制最优良的种质资源、建立先进实用的育种技术、方便的可最大化利用上述资源的数据库及网站.对于鲤这个物种,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及合作单位,经过30多年的研究积累,积累和创制了抗寒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三大系列种质,并利用这些种质培育了9个品种;在构建基于亲本遗传距离的分子育种技术的同时,常规育种技术使用过程中增加了统计分析和染
本文讲述了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按照所使用统计模型的不同,目前基因组育种的估计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即间接估计法和直接估计法,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是指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值与真实育种值的相关系数,基因组选择可以实现早期选种,缩短世代间隔,同时可以减少对表型信息的依赖,从而在降低育种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快的遗传进展,为育种机构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牡蛎是近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也是一类世界性的重要海水动物.我国牡蛎物种资源丰富,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有7种,包括分布在长江口以北和以南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和福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angulata.介于陆海交接处的潮间带是海洋的极端环境,而牡蛎是潮间带的优势物种,也是潮间带环境逆境适应研究的模式动物.基于"牡
种质退化是目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系)已成为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中国对虾多性状复合选育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罗氏沼虾、大菱鲆、凡纳滨对虾和斑点叉尾鮰等物种,生长、抗病和存活等性状的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良.本文综
本文讲述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贡献,研究了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模式,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了重视水产养殖对发展空间的需求,确保水产品的基本产出,实施养殖装备提升工程,推进养殖设施标准化、现代化更新改造,改善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条件,加强科技平台和队伍建设,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实行补贴政策,提高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总结出了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程研究专项等方面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