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检测ALL初诊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复发时期以及AML初诊的患儿,体内mDC和pDC的比例及其线粒体功能变化,以便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及复发时与其体内DC亚群的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了解AL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内两类DCs的数量及线粒体功能波动情况,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DC的功能、改进DCs疫苗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检测ALL初诊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复发时期以及AML初诊的患儿,体内mDC和pDC的比例及其线粒体功能变化,以便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及复发时与其体内DC亚群的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了解AL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内两类DCs的数量及线粒体功能波动情况,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DC的功能、改进DCs疫苗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调整和控制身体重心稳定和平衡的能力,为定量判定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平衡功能的异常程度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衡功能测试仪对51例感觉统合失调和47例正常儿童的静态、动态平衡功能指标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儿童的静态平衡指标(平均重心位移、摆动面积、摆动长度、Romberg测试面积值、Romberg测试长度值)和动态平衡指标(稳定性极限值、圆周稳定指数、平均长度误差及负
目的:探讨肺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该病患者有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临床症状表现轻微,实验室检查白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影,部分病变有气泡影.诊断标本为肺组织穿刺物及穿刺分泌物培养.应用磺胺类药物及头孢三代联合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奴卡菌感染易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目的:观察吸入辅舒酮和信必可都保在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缓解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青医附院崂山院区2014年1月至201 5年1月,门诊就诊4-14岁符合中度哮喘诊断标准并经治疗症状缓解的患儿100例,其中50例应用辅舒酮治疗,为观察组,50例用信必可都保治疗,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无哮喘症状的时间、急诊就诊的次数及PEF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
本文目的是研究成人重症监护室(ICU)成人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病原的特点.
本文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2例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综合治疗儿童插管后声门部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的插管后声门部狭窄患儿共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3天-1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颈部增强CT、胸部CT、颈部B超等检查后,再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狭窄部位进行激光、钳夹、球囊扩张气道成型术等综合治疗。根据患儿呼吸状态改善情况、内镜下所见进行术前术后评估。所有患儿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小儿心脏科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的767名患儿,术前完善血液常规检查(血小板均正常),术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100U/kg)使全身肝素化,术后72h内复查血常规,记录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血小板减少症开始发生的时间、最低值发生的时间、持续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8月至2016年4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收治的38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获得心电图资料,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儿进行麻醉,术中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标测部位,在二维或三维温度控制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回顾性分析384例儿童的临床特点、射频消融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 384例儿童中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及围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应用波生坦、吸氧治疗肺动脉高压,雾化吸入、抗感染治疗减轻扁桃体腺样体炎性水肿,同时予强心利尿治疗,患儿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后,接受扁桃体剥离联合腺样体刮除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 (AD02)在经导管关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应用AD02经导管关闭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平均年龄5.2岁(2.9~10岁),体重20kg(13~50kg),其中22例为膜周部VSD,2例为肌部VSD,1例为嵴下型VSD,左室造影示分流束直径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