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潜在功能的发掘与利用

来源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及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独活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息肝风、止痉、解毒、止痒、止血等功能,以及古代含独活复方治疗中风、痈疽疮疡、痉病、瘙痒、惊悸、虚损、目赤肿痛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综合古今,初步确认平肝息风、解毒疗疮、宁心定悸是独活的潜在功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癫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虽然目前有关癫癇发病机制的学说很多,例如:神经递质学说、离子通道学说、遗传学说和免疫学说等,但是离完全阐明癫癇的发病机制仍需我辈努力。
会议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之方,随医家对其方证认识的深入,其治疗领域亦在不断拓展,不论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一旦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皆可获效.本文试从湿热发黄之成因、治法、药物配伍及煎服方法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证分析四方面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证进行解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近况进行简要概述.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外可疏风解表、宣肺透邪,内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仲景认为湿热郁蒸,表邪不解之发
中医的传承历来有两大途径,一种是通过研读历代名家经典来学习其治疗经验,另一种是通过师带徒的言传身教来学习其治疗思路,二者缺一不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院校教育承担起了培养学生系统化、规范化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治疗思路的重任,并为师带徒的教育模式提供平台.因此,院校教育和师带徒式的教育的结合成为了中医教育传承的主要方式.
多数医家认为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为肾虚,当归芍药散一方并无直接补肾益精之效,但相关临场报道及其药理研究皆证实此方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笔者以为当归芍药散治疗不孕症的关键在于其调和肝脾、两和气血、虚实同治之功效.本文即通过从肝治肾、以后天补先天及两和气血来探讨此方治疗不孕症的机制.治疗不孕症的关键在于调和肝脾、两和气血间接补肾益精,当归芍药散方源及处方原理,调和肝脾,两和气血,虚实同治,在临床治疗不孕症时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濈然汗出而解"载于《伤寒论》第230条.仲景言:"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可见本证主要矛盾在于上焦不通,而不大便则因"津液不下",肠中津液枯涸所致.张仲景所说的三焦并非手少阳三焦腑,上焦得通是指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恢复,可将津液还于胃肠,而小柴胡汤之所以可起到如此的作用是因为此证由肝胆气机不疏所引起的,小柴胡汤
"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这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对于伤寒与温病异同的深刻认识.叶氏将伤寒与温病就辨证方法和治法进行比较,道出了伤寒温病异同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窥探伤寒与温病的异同.叶天士讲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强调的就是这种在辩证层次上的一致性以及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性。辨营卫气血的同是指的生理上的同,强调的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正常规律,突出了外感病治疗的整体观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辨证等篇中,书中第195条、199条、200条、236条、260条等多处原文提到关于该方的主要症状、病因病机、鉴别要点、用法、用量等记载,论述颇为细致;另外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也有其相关讨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病的传统古方。近年临床以该方随证加减,己广泛用于肝胆系统疾病及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特别是对各种黄疸的治疗,显示出有其独特的作
炙甘草汤是出自《伤寒论》的经方,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悸,本文从原方出处及方义、临证常用剂量、主治范围及临床应用、加减化裁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炙甘草汤方中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以充气血化生之源:配合人参、大枣补中气,资化源,气足血生,以复脉之本:生地、阿胶、麦冬、麻仁滋阴养血,以充血脉;桂枝、生姜宣通阳气,温通血脉:加清酒振奋阳气,通经络,利血脉。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功效。该方主治病毒
目的:总结比较炙甘草汤及其吴氏变方临床治疗优势病症(证)的规律,为临床寻找最佳证据.方法:利用CNKI、WF、VIP、CBM数据库检索36年间涉及炙甘草汤及其六个变方的文献,以临床报道与个案报道两类文献为研究对象,按照ICD-10以及《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进行病症名规范,并根据"临床证据荟萃级别表"的内容评价优势病症(证)推荐等级.结果:炙甘草汤临床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效果最佳,而变方在此基础上明显增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记载方剂为296首,其中麻黄与石膏配伍者共9方,多针对外感证,风寒郁闭肌表,重用麻黄且去节,以发汗解表为主,配石膏清热除烦,并制约麻黄辛热之弊.风邪外袭以咳喘为主者,重用麻黄止咳平喘,除配石膏外,常配伍细辛、干姜、五味子等,辛散与敛降并用,以恢复肺之宣降功能.风邪外袭,水气内停者,重用麻黄利尿消肿,除配石膏外,常配伍白术,以加强祛除皮间水气.麻黄配石膏成辛凉解表之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