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解质溶液中纳米SiO颗粒分散性及其表面动电电位

来源 :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含有纳米二氧化硅(n-SiO<,2>)颗粒的硫酸镍盐复合电解质溶液,研究了溶液n-SiO<,2>颗粒的分散性、动电电位(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溶液中SiO<,2>颗粒表面ζ电位值为负值,且其绝对值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ζ电位影响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电解质浓度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在以Na<,2>SO<,4>溶液为稀释剂时,电解质中SO<,4><2->浓度为0.125mol/L时,溶液中颗粒粒度分布范围最小,小尺寸颗粒含量最高;颗粒粒径分散效果与前处理溶液中纳米颗粒含量有关,前处理料浆中纳米颗粒含量越低,其粒度越小,分散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用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定同一种进口AlO小球,获得的孔径分布相同,而孔体积有显著差别.把样品破碎后,用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到整球样品与半球样品有明显不同,整球样品未见大孔,而半球断面有几个μm左右的大孔.这种实际上有大孔的AlO小球,而压汞孔分布图不显示大孔,是由于这种大孔的结构特殊造成的.大孔体积可由压汞法与氮吸附法的孔体积之差获得.
本文利用AERONET中国榆林站点的数据初步分析了榆林及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气溶胶粒子的粒度分布、有对称因子、体积浓度以及大气可降水量等参数.结果表明,榆林及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受粉尘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共同影响显著.
藉由自行设计的薄层吸附装置以吸附相进行研究实验,首先讨论微孔吸附介质(XAD-4)分层(0.25cm×8层)与不分层套筒吸附的差异性,数据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 (CV,3﹪~8﹪).其次,探讨吸附装置于不同温度(20~50℃)对7种气状PAHs化合物单位吸附滞留体积(V)变化,结果显示随温度上升吸附有下降趋势,少环PAHs化合物(如三环AcPy,AcP等)随着温度增加吸附效能明显降低(20~40℃吸
以商用BNi-7填料粉末及纯Cr粉与CrN粉为起始粉末,以机械球磨法配制不同成份之填料粉末,于UNS31803(2205)双相不锈钢基板上对这些粉末进行润湿性实验,且对2205原材以及融化凝固后填料金属进行电化学实验.研究结果说明,添加接近2205双相不锈钢的适量合金元素(10﹪Cr或2﹪N),除了获得可接受的润湿性质外,亦可使填料的电化学性质接近于2205双相不锈钢,此结果将可避免于进行真空硬焊
通过对空心微球进行不同表面改性处理,分析了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心微珠填充PP体系中,采用适当的改性剂对空心微珠进行表面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同时有明显的改善;但当采用了不适当的改性剂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但没有改善反而降低.而在空心微珠填充PVC体系中,加入经过改性的空心微珠可以显著改善PVC共混料的流变性能,有助于解决PVC难以加工的难题.
采用物理吸附法对改性TiO-ZrO催化剂颗粒的几何性能(比表面、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ZrO催化剂改性后,几何性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更大的中孔结构,从而大大改善了其催化性能,而且催化剂颗粒几何性能的变化与改性条件有关.
根据光学谱的测量研究了纳米Si粉及金属颗粒介孔复合体的光学特性,对纳米金属颗粒Au,A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吸收谱进行了表述.用拉曼光谱对纳米颗粒Si限域效应和颗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的评估.同时对纳米颗粒添加在抗紫外防晒化妆品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备的纳米级TiO-SiO涂层在碳钢基体上的耐蚀性能.采用XRD,SEM,TEM等技术研究了涂层的相结构及其显微形貌,采用750℃静态氧化实验和6﹪FeCl盐酸腐蚀实验检测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和耐酸性能,并与不锈钢和镀锌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涂层在850℃以下均以致密的非晶态结构存在,非晶态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以及耐酸性能优于被比较物.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提高非晶态向晶
用8级或10级撞击式采样器和时间顺序采样器于1987~1999年在北京地区采集了不同粒度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在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材料工程实验室的2×1.7MV串列加速器上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PIXE),测定北京地区20种元素的平均浓度,得到了北京城区大气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为55.2μg/m,并讨论了北京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和冬季化学组份的变化.结果表明:1999年与1987年相比,所测北京城区冬季大
以柠檬酸盐凝胶法合成Zn/Ga比例介于0.8:2.0间之干凝胶,经400℃煅烧1h后,再经700℃热处理5h即可生成只有尖晶石相存在、粒径约30~35nm之ZnGaO萤光粉末.与由固态反应法合成不同Zn/Ga比之ZnGaO粉末时,因Zn/Ga比偏离计量比会有ZnO及β-GaO相析出之结果不同.显然,以柠檬酸盐凝胶法合成者具有较大生成固溶体之Zn/Ga比范围.所合成之ZnGaO萤光粉末与由固态反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