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肾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七届华东肾脏病论坛暨山东省肾脏病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清肾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对炎症介质的影响,进而阐明中药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免疫学机理.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有关研究显示,DKD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早于肾小球硬化,并与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密切相关.帕立骨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类似物,具有肾保护作用,但是对DKD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在高糖环境下,帕立骨化醇通过Klotho-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管纤维化,为进一步防治DKD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小剂量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选择56例符合抑郁状态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10mg,Qd顿服,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8周,在治疗4、8周末时进行SDS评分和TE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状态的变化,评价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观察前列环素(PGI2)在小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PGI2合成酶(PGIS)基因敲除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患者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对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
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羟苯磺酸钙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羟苯磺酸钙可改善高糖导致的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增加。
观察清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和IκB激酶(IκKα)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观察清肾颗粒对UUO模型大鼠OB-R、p-JAK2,p-STAT3蛋白的影响.瘦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参与了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清肾颗粒可通过抑制瘦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p-JAK2,p-STAT3蛋白的活性。
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患者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a)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治疗CRF患者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阿霉素处理建立了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之后通过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进行干预治疗,从而探讨其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大鼠肾脏足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大鼠肾病综合征的具体分子机制.
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存在慢性肾脏病-矿质与骨性症候群(CKD-MBD)的治疗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a、P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