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ronoi的底质区域划界方法初步研究

来源 :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Voronoi图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aunay三角网来连接海底底质数据点,从而间接生成Voronoi图,再经过邻近区域的合并处理得到理想的底质划界范围。
其他文献
利用江苏省1961-2007年的霾气候整编资料和南京站2004-2008年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近5年来,特别是初夏时期的重度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以至长三角地区,初夏是霾的易发期,在此期间的天气形势有利于灰霾的形成;南京初夏,日较差较大,天空以多云为主,能见度变化不大,相对湿度的变化对霾的观测记录有关键性的影响;霾日的层结稳定度比较稳定,逆温不明显,混合层高度与霾的变化有
本文采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通过对2007年3月28日至2007年4月2日由西向东途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台湾等省市及自治区的一次长距离沙尘污染传输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色比等辐射特性参数进行跟踪分析,探讨了此次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粒子大小、不规则性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利用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1-2006年常州空气质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常州最严重污染年份为2001、2002年:空气污染呈显著下降趋势.(2)污染最高发季节为冬季。其次为春季,再次为秋季,最少发生的季节为夏季.(3)污染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3、10、11月,而6、7、8、9月则是污染出现较少的月份。(4)雾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浓雾或强浓雾
在分析了ArcIMS的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基于ArcIMS9.0平台,采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及ASP.NET编程技术,结合农田养分平衡模型和环境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开发基于WebGIS中国农田养分平衡与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系统主要包括远程基础数据库管理、基本数据查询分析、养分专题制图、在线养分平衡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分析、及施肥策略咨询等六大功能,将农业基础数据通过模型运算的结果与地
根据海道测量对姿态传感器安装位置以及观测点姿态改正对质心坐标系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GPS RTK测量技术确定测船质心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静态锚泊情况下测船质心位置的确定模型。仿真实验所得测船质心坐标的解算值与设定真值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准确有效地求定测船的质心位置,由含有RTK噪声水平的位置观测量求定的测船质心位置误差仍为可以忽略的量级,适用于海道测量
提出了两步分块法对大面积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分块预处理,并建立基于高崩溃污染率的抗差趋势面来检测多波束数据中的异常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模拟海底地形曲面,同时加入高斯白噪声和不同数量的异常值作为多波束测深数据模拟值,分别用抗差趋势面和最小二乘趋势面对其进行异常值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前者较后者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多波束测深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抗差趋势面异常值检测后的数据能够
迄今,近岸水域建构筑物的局部冲刷深度的估算均假定局部冲刷前后为平床,没有考虑常见、广布的近岸沙波底形。本文假定沙波运动速率计算公式中的水流流速为平床的桥墩局部冲刷公式65-2式修正式中的墩前流速,推导出近岸沙波分布区桥墩局部冲刷公式。多波束水深测量结果显示长江河口区苏通大桥4#和5#主塔墩处局部冲刷深度分别达5.01m和3.08 m,桥墩所在水域床面不对称沙波发育,平均波长分别为23.1m和30.
阐述了曲线形态识别的重要性,分析了曲线形态识别的常用模型,通过分析得知曲线上的弯曲是以拐点划分的。针对曲线上存在伪拐点的问题,提出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确定曲线上存在真实拐点的曲线段,然后按照确定拐点的方法确定存在真实拐点的曲线段上拐点的准确位置。
根据我国数字海图生产的实际,在深入分析海图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对数字海图的质量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自动检查的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述了“数字海图质量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用VB语言和MapObjects开发实践,根据软件实现效果对数字海图质量自动检查系统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设想。
本文着重讲述基于OpenGL技术的海底地貌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流程与实例展示。将某一海域的海底地貌按一定的比例缩放为物理模型通过形态数据测量仪进行采集相关的坐标数据体,并对数据体进行标准化与网格化处理,采用了双向性插值方法进行层面插值,最终实现海底地貌的三维可视化,并通过物理模型实例展示该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