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图在治疗和中医养生方面的应用实践

来源 :首届中医药健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she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身心”的总合,心念的习性和意志力的形成,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本文介绍了中医养生的理疗保健整体治疗法、按时辰敲打经络法和科学饮食法.我国很早就有“易医相通”的说法,了解了九宫图的结构及子午流注法的运用,就能灵活的运用到治疗各种疾病中。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1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电图显示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异常电发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弥漫性快波节律活动,混有慢波节律及棘-或尖-慢复合波活动,难以对致痫区进行初步定位;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周期性弥漫性快波节律活动显著减少,转而表现为右侧额区几乎呈持续性的尖-慢复合波活动.指出对成年ESE或难治性癫痛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控制临床发作,并使异常电
缺血半暗带的转归取决于阻塞血管的再通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未治疗患者间再通的差别与影响因素.回顾分析2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利用急诊头颅CT平扫(Non-Contrast CT,NCCT)分析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长度、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利用急诊头颈动脉CT(CT Angiogram,CTA)分析阻塞位置、侧支循环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血栓评分(C
目的:探讨癫痫与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及心电图(EEG)监测,探讨癫痫与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在癫痫与晕厥的临床特征中,姿势性张力丧失与否和发作时意识丧失及发作后意识模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癫痫发作时EEG可见皮层高度节律性异常放电,而晕厥期间EEG表现为频率变慢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CT征象特点.方法:分析2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结果: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CT征象:低密度改变者12例(60%),豆状核征6例(30%),岛带征3例(15%),脑沟肿胀、消失者6例(3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例(2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CT诊断具有特异性,但表现不广泛,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做出相关诊断,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研究组(并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未并发肺部感染),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两组在年龄、卧床时间、鼻饲饮食、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气管插管、糖尿病等方面的不同.结果:研究组在年龄、卧床时间、鼻饲饮食、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气管插管、糖尿病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01月-2012年10月采用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15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总有效率为86.67%,
少林寺是承启佛教文化悠悠历史的载体,其养心尊生文化,为实践者带来了最贴切融汇采纳天地人的感觉。它将古老的传统方法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长期综合性的锻炼,可改善身体各器官机能,达到益寿延年、强身健体的目的。具体来说,包括天地自然养生法、点穴推拿一指法、基本功夫健身法、禅医食育调身法、辟谷(断食、少食)养生法、八段锦舒筋活络法、禅定养心自愈疗法、易筋洗髓内壮功法等。
太极者,即阴阳者。气功古称治气养生之术,养生法,存心,养形,导引,行气等。太极拳虽为武术,拳术,然其与气功原则相同,均要调心,调身,调意。道家养生功夫一入手就是炼己著基,修性保命,从炼精化杰上增强体质,这是其根本,如果道功与太极拳兼而用之,则更能相得益彰,太极内功,臻至上乘。
药食同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目前在“药食同源”的幌子下,盲目地夸大其效果,已经背离了先人“药食同源”的本意。因此,要正确处理药食同源与现代医药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客观认识药食同源的作用,为宣传普及正确的医药知识打下基础,还要在整合监管力量上下功夫。各级政府要真正负起总责,积极主动牵头各相关执法部门,整合力量,合理、科学调度执法队伍,抓住一个时期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地开展联合执法,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我国历代佛门医家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佛教养生的要义是心身健康、延长寿命、明心见性。修禅之初最重要的是调“五事”—调饮食、调睡眠、调息、调心、调身。佛教为众生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赋予最高的价值理念,是佛教信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