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主要组织修复细胞的效应及影响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微波辐射对其增殖、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生物效应及可能的毒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CH310T1/2(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及VE(人肺静脉内皮细胞株)培养,以不同功率(峰值功率密度各为0,30和90 W·cm-2,辐照20 min)的微波辐射后,以CCK-8,单层细胞划痕实验分别观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并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 细胞增殖的CCK-8法检测不同功率微波辐照24 h后,30 W·cm-2组C3H10T1/20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8h无差异,而VE细胞无明显变化;90 W·cm-2组两种细胞OD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细胞迁移的划痕实验发现,辐照24 h后:30 W·cm-2组C3 H10T1/2较对照组愈合率高,而VE细胞无明显变化,90 W· cm-2组两种细胞迁移及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30 W·cm-2辐射早期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而90 W·cm-2辐射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周期检测见30 W· cm-2辐照后24 h可引起C3 H10T1/2细胞G1期细胞比例下降(42.4% vs对照49.01%,P<0.05),G2 +S期细胞比例增加,对VE细胞影响不明显;而90 W· cm-2辐照后24及48 h则引起两种细胞G1期阻滞,同时还引起凋亡率的明显增加(24 h凋亡率C3H10T1/2及VE各为2.6% vs 0.12,9.41% vs 6.11%,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微波辐照对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呈现不同效应:30 W·cm-2辐照对C3H10T1/2细胞早期有促进增殖、迁移及加速进入增殖期作用,但对VE细胞则无明显作用;90 W·cm-2辐照则明显引起两种细胞G1期阻滞,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并增加细胞的凋亡率,提示后者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值得重视其在微波辐射中的毒理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原发性肝脏淀粉样变性是肝脏中一个少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或lambda)在肝组织中过量沉积.淀粉样物质长时间在这些部位的沉积导致了肝大、肝功能异常、腹水和门脉高压、肝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使得临床诊断更加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对我院病例的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来更好的认识这个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证据.
会议
目的 许多不明原因的儿童和成人胆汁淤积症患者存在遗传基础,外显子组测序是一种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 ,可用于探索此类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本研究利用外显子组测序对一例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由此阐述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胆汁淤积症患者个体中的应用.
会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8-55岁,平均48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有重度脾亢症.本组巨脾的诊断标准为平卧位时,脾脏超过脐平线,或(伴)横径超过腹中线.本组均伴有重度脾亢.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血小板低于3万、白细胞低于2千,其中血红蛋白71 ~ 103 g/L,平均为87.5 g/L.红细胞压积0.26~0.32.平均为0.29,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
会议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制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我院10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化验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多见于女性(97.7%).35.7% AIH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H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为
会议
目的 本研究对院内收集到的近10年的肝吸虫病合并肝胆管性疾病的25个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肝吸虫感染与肝胆管疾病及胆管癌形成的关系,同时寻找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方法 25病例中,男性21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46.68岁.本研究收集了医院内近10年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疾病25个病例,分析地域分布、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诊断方法 .结果 25个临床病例中,来自黑龙江省1例,吉林省
会议
背景 患者女,55岁,间断乏力3年,发现肝肿大1年,皮肤巩膜黄染10天,2年体重下降约20公斤,于2013年3月18日收入我科.方法 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5厘米,剑突下约4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8g/l,凝血常规:PT 14.7s,PTA 68%,肝功:AST 91u/l, ALP 314U/L, GGT176U/L, ALB30.1g/l, TBIL
会议
目的 探讨LZTS1蛋白在正常肝、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我院正常人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标本共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不同肝组织样本中LZTS1蛋白,光镜下观察LZTS1阳性细胞表达定位和分布,按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半定量计分.同时培养HepG2人肝癌细胞系,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 检
会议
目的 评价3一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标本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34例,伴抗核抗体阳性(ANA≥1∶320)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患者4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膜条检测各组血清中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D-3-phosphor-glycerate dehydrogenas
会议
目的 观察枳术清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 ,将8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自拟枳术清脂汤治疗,对照组使用凯西莱片治疗,以上疗程均为6月.结果 (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对照组为65.0%;(2)治疗后肝功能变化(ALT、AST、GGT)、血脂(TCH、TG)变化及B超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sp
会议
目的 为了寻找更加高效的抗HBV方法 ,特别是针对耐药毒株的有效抗病毒手段,本研究采用了组合RNAi技术.方法 构建三个靶向HBV前C/C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S1、S2、S3)和一个靶向宿主热休克同源蛋白70的siRNA表达质粒(siHsc70),在EGFP报告系统中检测了各siRNA的基因沉默作用.并在HepG2.2.15细胞中观察了各靶向HBV基因组的siRNA与siHsc70联合运用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