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梅克尔憩室中的诊断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梅克尔憩室的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以肠梗阻症状就诊,CT可见小肠段出现气液平面,回肠区见靶征,2例以便血症状就诊,CT可见肠管大部充气明显,见回肠区一囊性肿物,壁呈肠管样,1例以转移性腹痛就诊,CT可见中腹部回肠区一包块,其内密度欠均。结论 正常人群发病率为2%左右。卵黄管的肠端未闭所致, 回肠系膜对侧形成的袋状残留物。憩室一般位于距回盲瓣30~100cm的末端回肠上。有自身供血,多呈圆锥形,少数为圆柱形,口径1~2cm,憩室较回肠腔为窄,长度1~10cm,盲端游离于腹腔内。一般较肠重复畸形小。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憩室炎、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当小儿患者出现这些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美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可能性,尤其是伴有脐茸、脐窦等卵黄管残留的脐部表现时,更应注意。梅克尔憩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回肠远端憩室。临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因憩室出现并发症表现才就诊而获诊断。多以肠梗阻、便血、憩室炎表现酷似急性阑尾炎为常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有一些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如病变位于多回肠区,囊性病变囊壁呈肠管样结构、CT后处理可见部分病变与肠管呈憩室样改变等。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hilips新iCT中全模型迭代技术(iMR)联合超低管电压(80KV)在鼻窦中的应用.方法 40例临床拟行鼻窦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0例采用100kV管电压扫描,iDOSE4第4级 重建;乙组20例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iMR第1级重建.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患者所受有效 辐射剂量;测量两组图像客观指标(图像噪声、SNR、CNR等);对两组图像进行双盲法主观 评分.结果 有效
目的 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对比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O)激素冲击前后的定量参数变化,探讨GO治疗前后眼眶结构的病理生理转归,并优选最佳定量参数预测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和眼科收治的25例中-重活动性GO患者,于甲强龙冲击前后行GE 3.0T眼眶MRI T2mapping、T2*mapping以及T2-IDEAL序列成像,测量眼外肌、眶脂肪及泪腺的T2弛豫时间(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determine the 3.0 T MRI IDEAL_IQ on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cancer and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Method This study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Institutional Ethics Commit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确而且直观的分析患者颌面部形态和结构特征,评估下颌骨架和软组织对面部轮廓的影响,指导手术操作.CT检查的无创性使患者容易接受,但是,螺旋CT的辐射剂量比较高,伴随的X线辐射可能对患者带来潜在危害.研究中采用低管电压技术扫描,评价得到的颌面部三维图像,比较不同扫描条件的辐射剂量,评价扫描方案的可行性.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在下颌角肥大的治疗既往主要凭医生经验大致确定手术方案,
目的 研究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检查在儿童认知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确认的认知障碍患儿10人,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检查,并与智能测评结果比较。结果 10人经临床确认的认知障碍患儿10人,常规磁共振检查阳性7人,静息态脑功能检查阳性10人,与智能测评结果比较。颅脑常规影像表现及静息态脑功能检查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静息态脑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常规磁共振检查阴性的认知障碍患儿。
目的 探索Silver PACS-Archiev Manager医学影像工作站与e-PACS2000DS医学影像工作站在医学影像图像胶片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常用医学影像图像CR、DR、MR、CT、胃肠造影图像,每种分别选择图像10例,包含常见各个位置,每种图像均从同一机器选取,对所选图像分别用Silver PACS-Archiev Manager医学影像工作站和e-PACS2000DS医学影
目的 评价前门控128层螺旋CTA技术在术前诊断婴儿右心室双出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8层螺旋CTA 技术诊断右心室双出口9例,均采用前门控扫描技术,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P)。诊断性评价右心室双出口分型及其病理特征。结果 右心室双出口按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分为主动脉下室间隔缺损型3例,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型3例,双动脉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肿瘤患者术后脓毒症的预后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检查在儿童川崎病的应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川崎病6位患儿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检查,年龄3-12岁,心率97-132次/分,观察冠脉起源、近端分支、远端分支的管径、钙化等情况,并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6位川崎病患儿,冠脉起源异常1位,近端分支扩张4位,远端分支扩张5位,发现钙化1位,分支扩张径线与心脏超声比较±1.32mm.其中1位伴有主动脉弓缩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