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山区雾的气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山区雾的气候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山区雾年际变化较大,从变化趋势看,山区雾日数呈逐年递减,平地区雾日数呈逐年缓慢递增,但九华山山区的年雾日仍为平地区的7 倍左右;雾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平地区季平均雾日秋、冬季多于春、夏季,而山区表现为冬、春季多于夏、秋季;山区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 时前后,比平地区约早1 小时,但出雾频率最高的是在08 时,比平地区迟1 小时,说明山区雾的持续时间比平地长,除此之外,山区在20 时还有一出雾频率次峰,即傍晚至上半夜也是易受雾影响的时段,这在平地区不明显;近地层辐射冷却的程度对雾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夜间降温大于或等于6 ℃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74.4%,夜间降温小于6 ℃的无雾日数占总无雾日数的71.0%,气温日较差大于或等于7.0 ℃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80.9%,气温日较差小于7.0 ℃的无雾日数占总无雾日数的71.2%;湿度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之一,65.2%的雾日前一日20时至当日08 时的平均相对湿度在90%以上.雾日多出现在日平均风速<3 m/s 的条件下,占总雾日数的89.6%,其中当风速小于1.0 m/s 而又不是静风时雾日出现频率最高,为31.1%,其次是1.0-1.9 m/s 的居第二位,占28.7%,当日平均风速≥4 m/s 时,雾出现的频率仅为3.1%;逆温层的存在给雾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层结条件,83.9%的雾日有近地面逆温层存在,并且雾日数与逆温强度是呈正相关的.喇叭口的辐合作用使得未饱和湿空气随气流进入喇叭口后,受到弱上升运动的作用,有利于在喇叭口底部区域水汽达到饱和,形成雾;近地面层风对雾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微风(<3 m/s)的条件下对辐射雾的形成非常有利,如果近地面层有风场的辐合作用,更是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森林小气候的蒸发耗热、保湿作用和对风速的减弱作用都有利于雾的形成.
其他文献
  利用新疆地区48个气象台站从1961~2011 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又引入了表征降水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
会议
吉利GT概念跑车怪异指数:★★★★☆GT概念车外形夸张,巨大的前进气格栅边缘呈蝴蝶状,中网由许多镀铬的圆环型组成,大灯向后延伸。这些造型借鉴了迈巴赫概念车的设计灵感,轮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仪等新型探测资料对2011 年北京连续两次短期预报失误的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2011 年11 月29 日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空报,是在有利的
会议
  利用台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探空观测资料和NCEP 再分析资料,对2012 年1 月1 日~2 日皖西北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气象要素及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及
会议
  大风灾害是直接威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生产生命安全的气象灾害之一.大风不仅造成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输电线路破坏,甚至引发翻车事故等,使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会议
  为了完善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冰雹灾损及主要致灾因素数据,在识别冰雹关键致灾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确定了不同灾
会议
  利用合肥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对大别山区域在2006 年至2010 年间4 到9 月份发生的521 个强对流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别山区域局地生成的强对流个数为278 个,占总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