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中的“红灯效应”

来源 :第二届全国心理测试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在国内广泛应用的刑事侦查技术手段,急需建立一种既能够全面反映心理测试反应机理,又浅显易懂的心理测试反应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心理测试题目编制规则。为此,本文在“心理信息”理论和“犯罪行为过程兴奋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研究提出了“红灯效应”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该理论和相关的测试题目编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心理测试在侦查讯问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成功测试的两个案例,对犯罪心理信息探查,把隐性心理信息通过测试过程转化成显性信息,降低被测人的心理防线,增加
针对心理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注重测试结果而忽视行为识别的现象,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行为识别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被测人行为与其诚实与否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识别的
心理测试是一项通过观察被测人的心理变化来识别嫌疑人的实用技术。它以人体生理学的指标来反映心理活动的变化。该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
会议
2004年8月28日21时10分左右,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神州路与洞庭湖路口处发生二轮摩托车与电瓶车碰撞,致乘二轮摩托车同行的张廷明神志不清,李某(男,23岁)受轻微伤,经调查此
会议
目前,全国范围从事心理测试技术工作人员众多,各人使用的测试方法不尽相同,测试效果千差万别。目前心理测试有几种常用测试法,笔者通过近年来受理的多起疑难刑事案例的实际测试,现
开展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目的是利用“多参量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犯罪侦查中鉴别有罪和无罪,从而排除无辜,识别犯罪嫌疑人,提高案件的侦破率,迅速、准确、有效地打击
本文对施金华进行了三组GKT测谎,分别测试其对犯罪分子杀害陈德富的手段、加害陈德富的次数、抛弃衣物的地点、站在耿文珍门口的人是谁等问题是否知情。测试结果显示,施金华知
通过对已破案件的结果统计,本文对SKY测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和分析,提出了SKY测试的扩展性应用方法“E-SKY”,并对这一扩展应用进行了实际效果统计和分析,对比
预谋杀人案件在各类故意杀人案件所占的数量比例很大,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中,如何提高对各种动机的预谋杀人案件的侦破水平对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运用心
本文通过人格的分析,对女性区别于男性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和实际案例,对女性实施杀人犯罪的相关心理特征进行了概括,并将结果运用到心理测试技术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