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南部在135ka BP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来自微生物四醚膜脂的证据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黄土-古土壤是记录第四纪以来陆相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来源于古菌和细菌细胞膜脂,在近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古气候重建.已有黄土中GDGT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源自细菌的bGDGTs重建古温度,由于指标的缺乏,涉及古水文重建的很少.Xie等(2012)调查了中国范围内不同理化条件的土壤,提出可用于指示干旱化的指标Ri/b(古菌iGDGTs 与细菌 bGDGTs丰度的比值):Ri/b <0.5时,年均降水小于600mm.我们选取了黄土高原南部的渭南剖面,包含L2顶部到全新世,大约150ka以来的样品,对其中的GDGTs进行了提取分析.
其他文献
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作为极光现象在电离层的瞬态表现形式,在日侧极光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全天空图像(ASI)序列中的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检测方法.针对弧状极光序列的运动趋势,在现有VLBP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时极向LBP(ST-PVLBP)的PMAFs检测算法,并用ST-PVLBP对PMAFs进行表征.该算法结合了序列帧间的连续性信息和
会议
Two CMEs were involved the large gradual solar energetic events on 22 May 2013.The first CME (hereafter CME1) erupted from active region (AR) 11748 at ~08:48 UT and the second CME (hereafter CME2) eru
The aurora is a natural light phenomenon in the sky, particularly in high-latitude regions.It is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of energetic charged particles from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nd solar wind.The
会议
本文研究了径向星际磁场(IMF)条件下向阳面磁层顶的位置.2001至2009年期间总共观察到了49个径向IMF事件,其间Cluster卫星穿越向阳面磁层顶11次.其中,8个事件发生在中纬度.观测到的磁层位置与目前广泛使用的Shue98磁层模型进行了比较.磁层顶模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地方时不对称性.观察到的磁层顶在正午之前收缩而在正午之后扩张.GOES同步轨道卫星也观察到了这种地方时的不对称性.观测
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内保存的新生代沉积物是我们探讨区域构造事件、气候变化及周围山地剥蚀风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基于全岩的古气候重建往往由于盆地沉积物砂砾岩等粗碎屑沉积存在的干扰而失真。粘土矿物主要是地表母岩在表生过程中经风化而形成,其在剖面中种类和含量主要由母岩类型与气候变化共同控制。
会议
希夏邦马峰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环境演化的一个关键区。该地区在气候上受西风和南亚季风的交互作用;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内部;地貌上保留了一系列较好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是是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根据已有资料,中国国内外学者对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貌和沉积序列的划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而遗
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尤其是最老的希夏邦马冰期,代表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的时间,可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气候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希夏邦马冰期从发现至今一直没有绝对年代学数据,限制了喜马拉雅山冰期历史相关研究.本项目选取希夏邦马峰北坡为研究区,以冰川地貌为主要研究内容,应用宇宙核素暴露
天山第四纪以来发生过多次冰期,有丰富的冰川地貌遗迹.本论文主要采用宇宙核素测年对东部天山的那拉提山、艾肯沟、哈尔淖尔、喀尔里克山、鹿角湾和乌鲁木齐河源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细化了东部天山的冰期序列.除此,还对冰斗、冰碛物和影响冰川发育的气候做了探讨.根据冰川地貌分布及特征,结合CRN、OSL、ESR测年结果划分了巴音布鲁克区的冰期序列,可分为倒二冰期、MIS4阶段、MIS3b阶段、MIS2阶段、晚冰
中国黄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包含了可以反映东亚季风演化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理想的地质记录,如何在其中获取降水的有效性指标是研究难点.本研究利用ICP-AES以及 MC-ICP-MS对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阳郭剖面、大荔剖面以及阳郭水库剖面黄土-古土壤酸溶相硼含量和硼同位素组成(δ11B)进行的精确测定显示,硼含量变化范围为0.39~3.94 μg/g之间
佳县红粘土剖面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处于现代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北界,是研究上新世暖期东亚季风进退的最佳地点.本文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定量了佳县红粘土剖面的碳酸盐矿物,总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呈现高频率变化的特点,低含量层和高含量层交替出现,分别对应于淋滤层和淀积层.佳县红粘土剖面的时间跨度介于8.2-2.7Ma之间,一共发现了86个淋滤—淀积旋回.淋滤层的总碳酸盐含量低,磁化率高,Rb/Sr比值高,
会议